说到人生观和世界观,谁的都不是从开始就一成不变的。
随着经历的增长,想法会变,这是正常的。
最好的婚姻,是很年轻的时候,相爱,结婚,青春年少,共同成长,同步的变迁,就是一个稍慢几步了,另一个也帮帮他、等等他,一直到老。
你看那些白头到老的,他们所过的生活模式,一定是双方都认可的。或者,是一个人坚决服从另一个人,也行。要不,两个人,没法过!
问题在于,是不是,能在恰当的时候遇到那个恰当的人。
“恨不相逢未嫁时”,“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都是没有在恰当的时候相逢留下的遗憾。
人的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常常不同步。
但是,遵循自然规律,大部分人都会在生理成熟之时结婚,以符合人类社会已有道德模式。
所以,那些心理没有与生理同步成熟的人,在真正的明白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后,有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想法,也是自然。
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改变生活方式的条件,比方有关孩子、有关老人、有关财产、有关勇气、有关对方的智慧等等种种。
所以,如果大家关注,老年人的离婚现在也在增加,就是为了孩子等等,在完成任务以后,才离婚。
从理论上讲,人最好是心理成熟了,明白自己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后,再找到符合目标的人结婚,那样,婚姻最稳定。
但是,心理成熟必须经历一些事情,枯坐在家里是没有用的,必须走入社会起起落落,与人相处,看多见多经历多,才会明白。
这无疑就成了一个悖论。
没有绝对的答案。
大家,都是这个社会问题大试验的试验品,结果如何,权且自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