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文通中学语文学科建设方案
(2016-02-26 20:56:47)分类: 我的教学资料 |
淮安市文通中学语文学科建设方案
为加强语文学科建设,促进文通中学思维课堂的进一步完善,围绕学校品牌建设的战略,把我校办成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确保淮安领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形成文通中学语文学科特色,特制订文通中学语文学科建设方案。
一、语文理念: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人文教育内容的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初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知识的丰富,以道德素养引领学生成长方向,以人文知识丰富学生成长方法,保证学生因为有着正确的成长方向走得更端正,因为有着丰富的成长方法走得更科学。通过建设具有“人文情怀”特质的大语文学科课程文化,打造学科的“大语文”特色系列课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大人文教育”为特色的文通中学语文课程特色。
我们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体验课程”、“人文情怀课程”相融合的初中语文课程体系。
①拓展语文学科的外延,语文学习与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③传承民族经典文化,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
二、目标定位:
(一)语文学科特色定位
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学习汉语知识及规律,提高母语运用能力;渗透人文思想关怀,提升民族文化素养。
(二)语文学科指导思想
1.真实语文:去伪存真,回归文本,关注问题,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地结合起来。
2.个性语文: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心理特征和已有的语文基础等,因势利导的开展个性化的语文教育,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3.开放语文:语文及习惯,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也要在生活中积累。
(三)学生培养目标
丰富的语文知识,厚实的语文积累,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自主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过硬的应试素质和竞赛本领,独立健全的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师培养目标
功底扎实,学识渊博,团结协作,教有特色,教学相长,不断探索。
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是核心课程,不仅要以促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个性地成长、和谐地发展为目标,更要以培养具有主体意识、高尚人格、道德品质、崇高理想、批判精神、法律素养、社会责任、时代精神、开放心态和开阔视野的优秀人才为长远目标,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成为拥有专长知识和富有人文情怀的优秀学生。
三、能力要求:
①人文素养方面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阅读相当数量的文学经典作品,品味语言的魅力;感受作品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阅读和丰富的语文活动中,发现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类文化遗传的丰富多彩;产生爱母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具有崇高理想、高尚人格、批判精神、开放心态和开阔视野。
②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
能在阅读优秀作品时和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对生活和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能正确对待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积极的人生目标来引领自己的人生。
③读写能力方面
多读深思勤写,多读经典文学名著,逐步形成具有敏锐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勤于练笔,以读促写,提高写作能力。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思考,认识生活,并能将自己的思考准确地表达出来。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能规范写出以叙述、议论、抒情和说明为表达方式的各种文体的作文。能在考场中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写就完整优秀的考场作文。
④学科专业能力方面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课外阅读和学习,要善于探究和创新,学会用审视的眼光看待文学、文化,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四、语文活动:
1.特色项目:规范汉字书写
预期目标
①
②让每位学生能写一手工整的汉字。
实施途径
①科组指导,学生自由购买书法字帖,人手一本。
②学校统一规定练字时间为每周一节自习课,年级学生值日干部负责检查,纳入班级量化管理。
③成立“文通中学”书法社团。
④语文学科设置试卷卷面5分。
⑤每学期组织规范汉字书写大赛,结果张榜公布。
2.特色项目:我手写我心
预期目标
①
②打造市级省级优秀文学社。
实施途径:
①尝试“语文思维作文”教学试点班级,有效落实“生生自评和互评”。
②
③
④每学期邀请《淮安区报》、《淮安日报》《淮海晚报》记者开设专题讲座。
⑤依托校园文学社、校园广播站、两报(《文峰》、《运河桨声》)两刊(《香樟树下》、《文苑》),营造校园文学氛围,提高师生写作热情,鼓励向上级报刊投稿,年级和学校给予物质奖励,颁发荣誉证书。
⑥以年级为单位,设立三个分社,每个分社由一位语文老师负责。
⑦每学期开展一次现场作文比赛,对作文优秀者像上级报刊投稿争取发表。
⑧每学期,每个备课组指导本年级学生在上级报刊上发表习作4—6篇。
3.特色项目:经典诵读
预期目标:
①
② 陶冶性情,洗涤心灵。
实施途径:
①
晚读内容为现代精美散文。
② 师生同台经典诵读大赛。
③《走进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文艺汇演。
④开设阅读课:阅读名著、经典诗文和优美散文。
⑤举办“文通之夏”读书节,展示读书成果,浓郁读书氛围。
4.特色项目:能说会道
预期目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能说会道。
实施途径:
①课前3分钟演讲,分阶段分目标落实。
八年级:读书复述、新书推介、说事件谈感受。
九年级:回归课本针对中考复习进行相关的经典诗文背诵默写活动。
②开设“演讲与写作”讲座,可与第二课堂同步进行。
③在八年级上学期开展演讲大赛。
④学生自主主持活动:国旗下演讲,家长会,班会课,学生讲坛等。
⑤开设文通大讲堂。
5.特色项目:编写校本语文材料:
①《文通中学古诗词鉴赏手册》(供诵读积累)
②《文通中学经典文言文鉴赏手册》(供考试练习)
③《文通中学名著阅读鉴赏手册》(供阅读鉴赏)
④《文通中学语文中考复习教学案》(供中考复习)
⑤《文通中学语文复习巩固训练》(供中考复习作业)
6.特色活动:围绕教师培养目标所开展的活动
①老师必须参与科组所开展的相关活动:文科每周三下午半日教研活动
②优秀教师、名教师须开设讲座
③定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赴市区外地考察学习;
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和兄弟学校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