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教研组三年教学规划

(2007-11-06 22:19:21)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教育杂谈

                    语文教研组三年教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有效地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全体语文老师的教学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增强语文学习的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挖掘教育教学新的增长点,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领会精神实质,转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三基”,强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具体工作和要求

 1.深化课程改革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新教材的新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2.推进校本教研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加强语文教研组、备课组集体研讨活动,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年级间教师的交流与研讨。组织教师学习《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领会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思想与标准,开展课堂教学实例研讨活动。要着重研究教师教学行为,努力关注学生课堂上的情绪、参与、交往和思维状态,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狠抓师资培训

 组织学习课堂教学常规、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技能。继续把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作为队伍建设的重点,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督促完成该完成的任务:组内上一堂汇报课(包括说课:说指导思想、设计思路、反思体会);主评同组教师的一堂课(写一篇对应的课堂教学观察笔记);针对教学过程中某个环节,提出一个自己最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写成教学反思);交流评比一份教案;完成一篇小结或论文;写一篇读书笔记。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开展优秀课堂教学观摩课,供老师们学习、借鉴。学科带头人要做好业务水平再提高工作,切实落实专业论文、教改课题、示范课、专题讲座、指导新教师五个方面的内容。

 4.继续专题研究

 (1)组织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在七、八两个年级实行《初中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和《初中语文学习成绩评定方案》。要求试点学校将《方案》落实到这两个年级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以促进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2)重视语文学习环境的建设。积极向学生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报刊,扩大语文学习的渠道。

 (3)充分整合教学资源,建立教案库、课件库、试题库“三库”,物尽其用,提高全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由各备课组分别指定一名教师作为教学资源整合的负责人,其它教师提供的课件、教案,由这位负责教师整合到一起。争取在期末时能完成三个年级的“三库”建设。

 (4)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本校的语文教学教研特色。教研组必须担当教学教研桥梁、纽带作用。营造积极研究新教材,研究新教法,研究中考新动向的氛围。为各位老师提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场所,为各位老师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平台。

具体实施:

初一:

基础知识:

1、能识记书本中出现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常见的多音字,易误读的字音。

2、能识记常用汉字,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能修改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3、识记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4、能初步独立地使用字典词典,

5、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揩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现代文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阅读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理解作品的思路,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期得到解决;

6、在阅读中初步理解记叙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体味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7、能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一段话、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概括能力;

8、了解常见的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方法对于句子意思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9、能初步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有益启示。

10、阅读记叙文,能了解记叙的六要素,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对人物描写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了解,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11、阅读说明文,能基本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进行说明,体味各种说明方法的作用;

12、阅读议论文,初步了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3、阅读名著《汤姆·索娅历险记》和《西游记》,了解作者、小说梗概、精彩情节和主人公,能对作品作出简单评价;

文言文阅读: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识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词义,理解其含义;

4、能将重要的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5、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

写作:

1、学习写作片段描写,练习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来写一个生活中的人,表现人物的品质;

3、学习写作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清记叙的基本要素,做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能以记叙为主,在记叙中适当地运用描写,议论能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4、作文升格(一)命题作文 (真  小  巧   细   新)

5、作文升格(二)材料作文(填题的原则:吸收隐含信息;暗合命题要求;切中题旨文意;选择生活储存;力求创意新颖)

初二:

基础知识:

1能识记书本中出现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常见的多音字,易误读的字音。

2.能识记常用汉字,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能修改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3.识记一些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4.能初步独立地使用字典词典,

5.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揩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现代文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初步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课外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3.比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阅读视野;

4.能初步把握文段内部或文段之间的内容和结构的联系,把握文段的思路和中心意思,并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阅读心得,能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能运用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期得到解决;

6.在理解记叙和描写两种表达方式的基础上,体味说明、抒情和议论三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7.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能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一段话、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培养概括能力;

8.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对句子意思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9.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生活实际,品味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如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等,能以简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10、阅读说明文,能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文的语言。能理解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等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1、阅读议论文,初步了解议论文中举例论证、事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表达作用。

13、阅读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水浒传》,了解作者、小说梗概、精彩情节和主人公,能对作品作出简单的评价。

文言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识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词义,理解其含义;

4.能将重要的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5.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

6.背诵默写指定的段落,力求准确无误;

7.能紧扣文章的主旨,分析具体语句的作用,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

写作:

1.学习写作片段描写,继续练习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

2.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和详略;

3.学习写作说明文,做到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4.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学会通过一件事情写一个人,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5.初步尝试写作话题作文,主要从拟题、选材、结构、语言等角度指导;

6.作文升格(三)材料作文:

单项材料:查原因;明关系;抓关键;辨是非;

多项材料: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异中辨异;互补叠加;

7.作文升格(四)话题作文

(1)审题技巧:解析话题作文的结构;

          打破审读材料的顺序;

          分清作文话题的类别;

(2)怎样写好话题作文:

          善于“化大为小”;

          善于联想;

          善于出新意;

(3)审题:

 重视概念间内涵;重视背景语的指向;重视提示语的暗示;

 

 

初三:

基础知识:

1能识记书本中出现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常见的多音字,易误读的字音。

2.能识记常用汉字,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能修改错别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

3.识记一些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

4.能初步独立地使用字典词典;

8.在正确书写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揩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9.能根据表意需要,恰当地运用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语句;

10.            能根据要求提取句子所传达的信息,能进行概括、比较、分析、综合,能句子中的重点内容发表自己的欣赏或评价性意见;

11.            能正确适应常见的标点符号并能纠正运用中的错误;

文言文: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能用普通话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识记课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词义,理解其含义;

4.能将重要的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力求达到信、达、雅的要求。

5.能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句意、段意和篇意;

6.背诵默写指定的文字,力求准确无误;

7.能紧扣文章的主旨,分析具体语句的作用,理解表现手法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课外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600字;

3.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熟练地运用默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阅读视野;

4.能进一步把握文段内部或文段之间的内容和结构的联系,把握文段的思路和中心意思,并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6.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独特的阅读感受,能针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进一步运用好合作小组的学习方式,探讨并解决疑难问题,;

6.理解文章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7.具有比较强的概括能力,能找出句中的关键词语,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一段话、一篇文章的主要意思,培养概括能力;

7.了解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对句子意思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8.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与生活实际,品味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对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以简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9.阅读说明文,能进一步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理解相应说明的方法,体味说明文的语言;能理解多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11、阅读议论文,进一步理解议论文中举例论证、事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表达作用。

12、阅读名著《格列佛游记》和《朝花夕拾》,了解作者、小说梗概、精彩情节和主人公,能对作品作出简单的评价。

写作:

1.学习综合描写,继续练习人物描写中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练习环境描写和场景描写;

2.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文章的内容和详略;

3.学习写作说明文,做到能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4.学习写议论文,能在恰当处(如题目、开头、结尾、中间)提出文章的论点,并能运用简单的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

5.通过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会通过一件事情写几个人,通过几件事写几个人,让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6.作文升格(五)规范文体

议论体:重视揭示内涵;重视搜集论据;重视说理层次;重视辨证分析;

记叙体:明确记叙要素;确定记叙人称;写出人物对话;

散文体:抓住主要线索;明确鲜明主题;找准形散结合;

7.作文升格(六)精心选材

紧扣主旨;力求新颖;时代气息;调动积累;

8.作文升格(七)精巧构思

片段组合;虚实相映;记忆搜索;对比反衬;彩线串珠;尺水兴波;

9.作文升格(八)亮丽题目

方法:补题目,以小见大;

巧点化,妙趣横生;

妙构思,匠心独运;

新视觉,别开生面;

设悬念,矛盾生疑;

再组合,中外交融;

原则:用语新奇,亮出文采;

着意铺排,强化主旨;

营造意境,引人遐想;

展示个性,文思泉涌;

避免:表意不明,雾里看花;

题目太大,不便驾驭;

脱离话题,另立炉灶;

俗不可耐,了无新意;

千人一面,千人一篇;

冗长繁杂,缺乏文采

10.作文升格(九)鲜活语言

精心锤炼词语;

巧用修辞手法;

独创妙语佳句;

力求含蓄蕴藉;

凸现个性风采

11.作文升格(十)形式创新

镶嵌标题,组接片段;连缀日记,强化真情;交流对话,问答俱全;

回环往复,强化主旨;首尾缀饰,启思明目;战士矛盾,编撰剧本;

12.作文升格(十一)思想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力求见微知著;开掘被忽略的宝藏;

13.作文升格(十二)文采飞扬

富有表现力的句式;巧用修辞;运用反复中心句;巧妙展示知识面;

语言渗透哲理;巧联妙引耐寻味;适当使用文言;来个幽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