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场,不敢说好与不好,观众的反应没有昨天那么热烈,今天都是自己买票来看戏的观众,起初他们都很认真严肃,喜剧效果并不是很强烈,大概大家都没有想到人艺还会有这种风格的戏剧出现吧。但能感受得到他们的掌声是由衷、真诚的,少了一些朋友间天桥捧场的味道,多了些尊敬和感谢的成分,当然,所谓的尊敬,是对老祖宗“春柳社”的敬仰;所谓感谢,是对编剧导演的智慧的肯定;对于演员来说,掌声只是礼节,至多是对整场辛苦的致意,不过对于我而言这已经够了。
今天到剧场格外早,静下心默完戏、放好道具、穿好服装、化好妆,还剩很多时间用来练声,练完了台词随性的吊了吊嗓子,好久没有这么充足的时间来练声了,随即用民歌的发声方法练了练嗓,很舒服,一时高兴便在后台吊起高音来,我想,今儿练的比较充分,上场的台词肯定又洪亮又有穿透力……^_^都说无知者无罪,可上天却在这种问题上从来没有对我网开一面过,很快就在舞台上惩罚了我无知的罪过。练完了声美滋滋的准备好随身道具稳健走向候场地点,还有一点时间(时间多了真不是件好事——如果你不会用)照例开始发发气泡音按摩按摩声带准备上场,突然发现这时声带发不出气泡音来了,迅速意识到肯定是刚才嗓吊多了,声带一直处于发高音所需的拉紧薄窄的状态还没有恢复正常(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留意过练完高音声带恢复正常厚度需要多久时间)坏了,怎么办?这样上场音色肯定是又单薄又飘的,只能但愿上场以后能出现奇迹,可现实就是现实,对谁都是公平的,上场一张嘴我就知道完了!无论我怎么往回拽,那声音就象长了翅膀似的在比平时高8度的音域里飞,没有厚度的音色完全像是一个票友在台上认真的表现着自我,人物的塑造也受影响,感觉好奇怪,前半场人物几乎飘的立不住……悔啊!虽然这一切大多数观众未必能明确的感受到,专业队的观众也可能会以为这女演员就是这种又高又乍的音色,可我却不能容忍这次创作上的瑕疵,懊恼至极,以后一定要注意了!正确的上场前准备工作,也是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