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游记之山沟沟里的温泉客栈及结语

标签:
旅游文化 |
小山村里的温泉客栈
完成了京都的旅行,下一站就应该是大阪了。可聪明的儿子给我们留下了一点当时并不确定的意外惊喜——到乡下走走。在北海道,感觉是到了乡下,可那是整个“道”都像乡下而已,我们并没有真正到达乡下。这回要补这一课,儿子选了个远离城市的位于山区里的温泉客栈。没想到这个安排,竟收到了1+1 的两个收获:见识了日本的乡村温泉客栈,还进行了一次“田野调查”。
从京都出发向南,含在大阪换乘近铁,全程不到三个小时,我们来到位于河内长野市辖范围内的一处小山村。(见图一)
如何知道是小山村?下得车来,环顾车站周围,除了山还是山。(见图二)而站台内,竟然只是我们一家三口,再有就是随手拖着的几个行李箱,整个车站空无别人,包括习惯上见到的手拿旗子口含哨子的工作人员。至少还应该有个查票的吧?我心里想。没有。再沿着铁轨向两端看,对着我们的竟都是黑咕隆咚的隧道口。明白了,我们已经来到了日本很是偏僻的地方了。
那回程怎么办呢?走到出站口——这也是唯一可走之路——看见大小镶在镜框里的文字资料:路线图、注意事项、购票办法,一应俱全,清清楚楚。我们恍然大悟,噢,这原来是一个无人值守车站,顿时感到比去过的任何车站都舒服,既免却摩肩擦踵的拥挤,也少了此起彼伏的喧闹。
从车站出来,举目望去,更真切觉得什么叫山沟沟。令人安慰的是,一块醒目的指示牌,标示着已从我的信用卡划走了订房费的那家温泉客栈。几十米开外,原本还有点忐忑的一家三口,便听到飘来的软软欢迎鸟语,心一下子都踏实了。由于觉得这个选择非常值得推荐,故放在本游记下半部分细说,先谈谈此行的额外收获——田野调查。
从温泉客栈出来,才看清楚这其实是一处很像粤西山区的地方:四周群山叠嶂,上面覆盖着浓密的阔叶灌木;山涧流水潺潺,沿沟散落着靠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的人家。从客栈正门望开去,左边山脚是刚才来的那条铁路,右边山间里隐约传来的汽车声通报了那有一条高速公路。看来,山虽然高,路则不远。
我们沿着一条蜿蜒屈身的乡间小公路前行,不时有当地农户开着很小的汽车经过。沿着小公路,实际上是周围,从山膝盖到山脚,散落着这个山沟里的居民。房子的样式与城郊发达农村的似无二致——方正、典雅、琉璃瓦;房子的规模明显的就不如城郊的气派,普遍地也显示出年头的老旧,反而显得与环境很协调。
此情此景令我觉得很亲近,感觉上与我长期工作过的广东西北山区农村很相似。再仔细观察,不同之处亦很显著。这里的房舍选址多自由独立,且均配有车房和小型农械间,当然还有房前屋后独具匠心的庭院。院内外所呈现的现代感,说明现代科技进步并没有忘却这偏僻的山村。难怪有人说,日本农户“是生活在农村里的市民”。
田地看上去完全是“原创”,即原来是怎么样就怎么样,大小不一,高低不齐,既没有整齐的人造梯田,也不见“美观”的水利设施,非常天然和自然。就可耕地而言,规模也就只能支撑分布在周围这些家庭的生活。难能可贵的是,虽未见任何集约化经营,但也绝见不到土地丢荒的现象。
田间劳作着的多是上岁数的男人,有的在沟涧里用小型抽水机取水浇地,有的开着小型拖拉机在耙田。我纳闷的是,田里似乎看不到主要的农作物,各家田地里,要么土豆、水稻,要么蔬菜、瓜果,品种繁杂,各有所好,但规模都很小。看来,不仅这山水是自然的,种什么也是自由的。
沿着居中的这条山涧逆流而上,正在通幽之处见到一块看得懂的牌子,上面透露了有关这里的一些重要信息。我们循着牌子所指继续前行,位于路的尽头赫然挺立着一棵硕大的樟树,无疑是这条山沟里最老资格的存在。大树旁边是一幢不大的叫八幡的神社,牌子显示她在这里已经存在了九百多年。这个山沟里的重要文物,看得出来还继续充当着居委会的角色。
好奇于是否会发生泥石流,不觉间我们走到了陡峭的山脚下,却引来了旁边农户住家的注意,一个中年男子和两个学生模样的女孩向我们走来,彼此介绍后开始了轻松的交谈。他们首先解除了我的疑虑——这里鲜见泥石流,农民的烦恼主要是山里的动物每每出来争抢丰收果实。回答我有没有类似公社化这样的运动时,给出的答案是,在他们和他们父辈的记忆里,这里的一切就是这个样子,这样的天、这样的地、这样的生活方式。我不禁联想到百多公里外的大阪,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眼见他盖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享受了发展的快感,又饱受了炸弹的蹂躏。而这里的山民,以不变应万变,守成的竟是无比简单的道理——过日子。
两位学生妹也加入我们的交谈,她们一边拿那位男的开玩笑(是她们的叔叔,寄居她们家、没结婚、没子嗣),一边向我们描绘毕业后的憧憬,这里天地就这么大,肯定是要到城市里就业的,但也表示留恋这样本本份份、安安静静的生活。根据我们的观察,日本如此便捷的铁路交通,无疑给希望鱼翅熊掌兼得的两位姑娘提供了可能。
田野调查留下的感觉,一如自北海道开始产生的印象,高度发达的日本,处处可见保留完好的原生态——原生的环境、原本的生活。
回到温泉客栈,开始领略到在城市很难获得的旅游体验(N年前公差日本,获日绵、三菱、三洋等商社接待过,像这种水平的服务可是值老银子了)。
门口整齐排放着尺码不同的拖鞋,服务人员极尽热情礼貌之能事,一一介绍服务的内容和所在,再三说明让我们吃好住好,是他们最大的要求。
我们被安排住在二楼。入得房来,但见整齐洁净的榻榻米、上面摆放着折叠整齐的被褥和洗熨考究的日式睡衣,明亮的大窗户一览方才我们游过的那个山村,小四方桌上的饰物和小椭圆茶几上的茶具一尘不染。
里外走了一圈发现,这其实只是一家如普通家居大小的客栈,除了供二十来位住客入住的十来间客房外,室内的茶室书房、室外的亭台楼阁一应俱全。
最重要的设施当数温泉了,规模虽不大,接待住客已经是阔绰有余了。通往更衣室的过道上,各项须知清晰罗列,尤其当眼的,是有关部门对温泉水质、卫生以及年检等报告,可谓一目了然。温泉的设计,如其地方的天然温泉所见相当,温泉池一半在室内,一半敞开在户外,既可以领略在硫磺气息的焖焗下大汗淋漓的畅快,亦可以享受扑面清风下满目翠绿和充耳鸟鸣的惬意。
我们是奔泡温泉去的,一天两次让劳顿尽消的温泉浴已值回票价,殊不知当天的晚餐,才是此行的压轴大戏。
晚餐被告知只需在房间静候。六点左右,几下轻轻的敲门声之后,一男一女两位身穿日本传统服装的服务生来到房间,手拿着一份当晚餐单向我们解释说,晚餐由小吃、主食和餐后点共十二道组成,请我们慢慢享用。然后轻轻掩门而去。
伴随十二次的轻轻敲门、轻轻掩门,呈上来的菜式无论是材质、刀工,还是颜色搭配、咸淡把握,都可以说是达到很高的水准;每道菜式的量控制得很好,先后顺序也极为考究,让人越吃越开胃,获得极高的满足感却不生腻。
不仅菜式美味可口,各式器皿杯盘亦赏心悦目。每道菜连调味料分盛于三个小碟(盘或碗)中,件件精致典雅,每次绝不重复,怎一个于细微处见精神。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服务。不仅轻手开门掩门,说话轻声细语,轻点头轻摆手,每次进得门来,服务生都是双膝跪地、双膝行走,教人真切领略到日式服务那种体贴入微和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饭毕,一家人还止不住继续谈论这顿晚餐。日本酒店饮食业的服务水平是公认的,这次旅行所到之处和所见所闻让我们对此高度认同。但这是在偏僻的山沟里呀,除了温泉这种自然条件,如何招募并留住合格的服务人员尤其是厨师?如何保证食材的采购和保质?如何能让顾客享受到一以贯之的服务水平?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可是在这里,他们做到了。
第二天早上,依稀的火车鸣响将我们唤醒,窗外依然是绿意盎然、鸟语花香。餐厅里,我们看见正在用早餐的同一屋檐下的二十来位住客,他们绝大部分是来自日本其他地方的本地客。毫无疑问,在这个不缺温泉的国度,他们此行定是慕名而来,也如我们一样满意而归。
依然是我们一家三口,又来到这个无人值守的小车站,依然的安静,依然的整洁。不约而同回望这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这个叫Nantenen的小温泉客栈,我们油然而生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就在这个方圆一两公里的山沟沟里,既有最古朴自然的村庄和生活方式,又有最现代最优良服务水平的旅社。不经意间,我们可能触碰到了人类最终理想的生活方式——用现代化技术的大网络,过传统朴实的小日子。
游记后记:
虽然还有大阪,那个最多二战故事的城市,但是,该收笔了。本想简单总结几点走马观花的体会,但里外气氛似乎都不适合再探讨什么了。不期然读到一份最新国家形象榜排名,顺手拈来,借花敬佛,权当后记吧。
最近,由总部位于德国纽伦堡的GfK集团——全球五大市场研究集团之一,拥有80年的发展历史,是享誉全球的市场研究企业——根据以下指标,在线采访了20185名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
1)国家(或地区)政府的能力与公平性、2)当地产品形象、3)文化遗产、4)旅游吸引力、5)吸引移民/投资的能力以及 6)人口的竞争力与友好度。
评选结果如下:第一名:德国;第二名:法国;第三名:英国;第四名:加拿大;第五名:日本;第六名:美国;第七名:意大利;第八名:瑞士;第九名:澳洲;第十名: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