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界城市之印象——新奥尔良篇(1)

(2014-02-28 12:18:24)
标签:

旅游

文化

新奥尔良——一个真正有文化的城市

当儿子知道我们此次的美国南部之行有新奥尔良一站时,连声说,“那里太值得去了!”当我结束那里短暂的三天游后所得的结论是:这是我最想重游的美国城市。

何以见得?请听我粗略道来。

首先是有趣的历史和文化

171857日,法国人施洗者让·勒蒙(Jean-Baptiste Bienville)在土著人带领下来到了这里,在密西西比河边“仅有”的高地上安了家,即现在的“法国城”(French Corner)所在地。当时新奥尔良所在州叫路易斯安那州,得名于波旁王朝国王路易斯十四和当时的摄政王其母亲安娜;而路易十五五岁登基,当时的摄政王为奥尔良公爵菲利浦二世,这个地方遂以新奥尔良得名。(图片说明:立此碑以纪念新奥尔良的开山者让·勒蒙

http://s4/mw690/001nFG65gy6GWdJ6ssrd3&690

1762113日,为联手西班牙抵制英国,法国将新奥尔良作为政治献礼秘密交给了西班牙。

1789年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波旁王朝的统治;1801年,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迫使西班牙将新奥尔良还给了法国。

1803年,在英国为首的反法联盟的威胁和加勒比地区革命的双重压力下,急需资金的拿破仑将整个路易斯安那殖民地(西至落基山脉,北抵加拿大边境)连同新奥尔良以低价卖给了美国。自那时起,美国北方人蜂拥而至,在“法国城”外开辟了大片新的城市天地。

181412月,英军打到新奥尔良,争夺密西西比入海口,美国将军杰克逊寡不敌众下临时召集民众,新奥尔良城里的美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德国人,和被解放的黑奴、印第安人,以及与英国有世仇的法裔加拿大新移民纷纷参战,惨烈的战事无形中团结了各民族人民。(图片说明:保护新奥尔良的功臣、美国第七任总统杰克逊)

http://s2/mw690/001nFG65gy6GWe7m93361&690
    这一溜的编年史只想说明这样一种现事实——在“新大陆”旅行,很容易看到一个现象,就是无论到哪,创造历史的不外乎西班牙人、法兰西人、荷兰人、英国人,等等。从政治形态上讲,英国人是最大的赢家,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英国的管治模式;若从文化形态上看,法国则从未甘下风,这在新奥尔良来看尤其如此。

新奥尔良开埠后,为了区别于从欧洲大陆来的第一批移民,在路易斯安那殖民地出生的第二代移民都被统称为克里欧人。法国裔、西班牙裔或者二者混血的克里欧人都是讲法语,被称为法国克里欧人;而殖民地上的有色人种,尤其是由西非掠夺来的黑奴后裔则被称为黑克里欧人。路易斯安那殖民地归属美国后,为了区别于越来越多的南下美国人“北佬”,新奥尔良地区的本地人开始统称自己为克里欧人(Creole)。

而卡真人(Cajun 则是从加拿大地区移居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法国人后裔。18世纪中后期,现今加拿大地域的英国与法国殖民者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新法国殖民地的战争,许多法国人开始举家南迁,其中大部分法国阿卡地亚地区的殖民者们就辗转流落到了今天的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成为今天卡真人的鼻祖。直到如今,卡真人的语言仍然是带有浓重阿卡地亚口音的法语。

基于历史发展的多种族性、和多来自文化发达地区的民族的贡献,新奥尔良给人的“异域”印象,就是那种多元混杂、如梦如幻、色彩斑斓的文化。在这个城市旅行,尤其在“法国城”,你会觉得自己不是在美国,甚至不是游客,因为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和你一样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因为大家都在玩,因为大家脸上都挂着浪漫、轻松和友好的笑容,都像刚从自家阁楼里走到街上散步的街坊。

http://s1/mw690/001nFG65gy6GWeHlt4I60&690

其次是极具灾害性的地理特点。

许多人知道新奥尔良,是缘于2005829日那场灾难——五级飓风“特利里娜” 。实际上,新奥尔良遭遇风灾水灾是“命中注定”的,原因是她的特殊地理位置。前文所述的“仅有”,恰是指当时适宜建城的土地的稀缺性。其实,新奥尔良整个城市都位于海平面以下十英尺左右;不仅如此,这座城市简直就是一座水中之城。紧邻城市周围:北面是庞恰特雷恩湖,东面是博恩湖,西面是阿勒曼兹湖和马里波湖,南面是萨尔瓦多湖等水域,密西西比河则呈S形自西向东横穿市区,并在城市东南面形成广泛的沼泽三角洲。城中运河渠道众多,城区如同盆地,四周筑起高高的河堤。博主站在“第一艘进入密西西比河蒸汽机船纪念码头”边,恰遇一艘巨轮驶过来,仿佛一群移动的高楼大厦压将过来,很是震撼。

“水下”生存已经够艰难的了,还偏遇一年多次来自墨西哥湾的风暴光顾。在当地看展览让我得知,淹没新市的水既不是天上来,也不是海上来,更不是河上来,而是从北面庞恰特雷恩湖上来。原来,飓风的大翅膀是逆时针旋转的,如果飓风中心位于这个数倍于新奥尔良市面积的超大湖的左方,湖水就被扇乎到湖的北面,如果飓风中心位于湖的右方,则湖水就被斛到湖的南面即市区,形成“浇顶”之灾。

新奥尔良和地理有关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墓地。由于地下水位高,还动不动就“反刍”,阴宅只好普遍建于阳间,著名的有路易斯第一号公墓、第二号公墓。初来乍到的游客,有时会因不明就里而弄得好生奇怪。

最后,显著的文化特色——音乐和美食。

十九世纪中期,新奥尔良优良的海港与运输便利使其成为南方最具吸引力的大城市。除了法国人、西班牙人和拉美贵族,以及南迁的美国“北佬”,爱尔兰与德国移民也大量涌入,接踵而至的还有意大利人、希腊人、克罗地亚人,甚至亚洲的菲律宾移民。直到二十世纪初,外国移民进入新奥尔良的人口比美国人自己还要多,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化融炉。有一种说法,美国人来到这里旅游,都有身处异国的感觉,因为这里具有浓厚的克里欧与卡真文化。

来到新奥尔良,最吸引游客的,莫过于她的爵士乐和美食。作为爵士乐的发源地,这里随处可以看到爵士乐手的表演,空气中散发着忽而让人亢奋、忽而让人醉生梦死的音符。而无论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地方是游客们的共同向往之地——餐馆。此地盛行的克里欧烹饪风格,混合了法国、西班牙、加勒比地区以及非洲的传统影响,加上食材丰富、价格相宜,令这里的饮食业相当发达。一天下午,严格意义的晚饭时间还未到,我们却看到各类餐馆门口已经顾客盈门,餐馆内更是已经乐曲悠扬,各式大餐早已展开,葡萄酒配这里盛产的海鲜是游客的最爱,各路食家敞开胃口,推杯送盏乐此不疲。这种情况天天如是,热闹直至深夜,……

……

新奥尔良的精彩之处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一一叙述,何况,挂一漏万。在这里只好告诉博友,百闻不如一见,去新奥尔良,去美国南部。

新奥尔良再见,我还会来的!

(图片说明:法国城”里的欧式建筑。在西班牙统治的四十年时间里,这里遭遇过两次大火洗礼,法式建筑烧了精光,如今见到的城貌实际上是以西班牙为主的建筑。)

http://s13/mw690/001nFG65gy6GWfgh1us7c&690

 (图片说明:位于法国城的杰克逊广场,远处建筑为路易斯大教堂。)

http://s9/mw690/001nFG65gy6GWfGufOMd8&690

(图片说明:随处可见的街头爵士乐表演。)

http://s14/mw690/001nFG65gy6GWfULK6Ff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