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乡下的所见所闻(8)

(2011-09-18 04:17:45)
标签:

文化

他们让我感受了一把施比受快乐的滋味

几天前,在家门口收到一个大袋子,上面用订书机钉了一张说明,赫然可见“食物银行”字样。仔细看内容,方才明白是请屋主在袋子里放置捐助的食物,然后放置于什么地方,何时被取,等等。

加拿大的慈善公益活动由来已久,既有政府层面的立法保障和推动,也有民间组织的积极活动,还有设于城市各处方便捐助者捐助衣物、书籍、用品的投放箱。但用这种形式“杀”到家门口,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由于在中国屡经“上当受骗”锻炼,心里自然而然有一份警觉,但我还是按上面的要求如期将食物购置包装好,星期六一早将其放置在门前较容易看到的地方。

九点过后不久,一辆质量不错的SUV停在了我家门口,一个六七岁左右、金发碧眼、活泼可爱的白人小女孩,神情略微紧张地从车窗向我的门口张望。当她看到食物袋整齐放置在门前时,带着像绽开的花朵一样的表情从车上蹦跳下来,疾跑了过来,确认包裹正是她们要的东西后,旋即高兴地向车里的人举起叉开双指(V形)的小手喊道,“I got it!”(我拿到了)。

Yeh !!!”车内还有一个约莫小两三岁的洋娃娃,似乎更高兴地喝彩道。坐在司机位置的一位中年白人妇女附和道“good job!”(做得好)。

此时,前面乘客位置上下来一个蓄着小胡子的白人,一边笑眯眯地对孩子说到“You got it!”,一边打开汽车的后尾箱。

几块钱的面包、一家人、孩子的雀跃,眼前这一幅图景太感人了。我决定不放过这个机会,探探老外的慈善究竟。

Good morning!”我开门向他们打招呼,然后对那两个可爱的孩子说“you got it”。

白人男子向我热情招呼后释疑道,他们热心于帮助弱势群体,时令即将进入深秋,需要多储备一些粮食和衣物;利用星期六,主要是孩子们没课,可以让他们一同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或许因为出门太早,前面几家都没有收获,略感失望的时候来到这里,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兴奋。

哦!原来是这样。区区几快钱,竟能有这么大的意义——让这对夫妇工余时间可以做义工帮助他人,让食物银行多一点点储备,让这对孩子在懂得帮助他人的意义时得到欢快瞬间,……还有,让我也着实感受了一把“施比受快乐”的感觉。太值了!太谢谢他们了!

联想到中国近期频频曝光的“慈善”丑闻,深感无论是政党、政府,还是民众,离真慈善、普世慈善,还有多么长的路要走啊。 

2011917日星期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校友倾谈录
后一篇:校友倾谈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