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雪有感
标签:
杂谈 |
《增广昔时贤文》中有句名言,“各人自扫门前雪,岂管他人瓦上霜”,通常解释为“不要多管闲事”。
想来先贤说这话时一定有他的所指。中国人向来爱管闲事,才有诸如“寡妇门前是非多”,“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各人顾各人,管他爹死娘家人”之类的说法;直到民不聊生,国民经济已经到崩溃边缘的“文革”时期,还有“打倒美帝、打倒苏修、打倒一切反动派”这样的豪言。
也不知是否由于当时的教育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让人们对“门前”的理解局限于就是自家门前或私人空间,而不是自己此时此刻的所在(像公共厕所的尿兜前),以至于养成了国人在公共场所喧哗、随处抽烟吐痰、不注意厕所卫生等陋习,令世人诟病不已。
可见,自己的门前(所在)要负责,他人的瓦上(公共场所或需要人帮助的地方)也要顾及;自己和他人之间,有时并没有太大的距离。若是如此,贤文的名言解释为“负起该负的责任”是否更好些呢?
前些日子,笔者所在城市,下了一场大雪,持续时间之长为近三十年所罕见。厚厚的白雪将城市的大街小巷全然覆盖,包括我家门前、邻居家门前,和邻居的邻居家门前。观雪、扫(铲)雪间,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想。
我家西面的邻居是韩国人,很是自觉,每每下雪总是一早出门扫雪,不,是铲雪。而且,总是管一部分我家的“属地”;但他西面的邻居则很不自觉,任由自家门前的雪怎么来就怎么去。我家东面的邻居是一位年过八十六的匈牙利老人,平时就总将自家门前的花园收拾得整整齐齐,遇到下雪就更是给予及时清除,还经常“过界”扫到我家——他知道我父母年事已高且身体都不太好;他的邻居是意大利人,倒也铲雪,就是不太认真。
这回我既然赶上了,就不失时机补补课,天一亮就铲雪,而且尽量帮帮邻居的忙。一天早晨,我看到匈牙利老人门前(即比人行道更靠家门口这一段)雪积得老厚,显然几天没铲了,我就一鼓作气,一直将他的门前道路全部清扫干净。老人穿着单衣站在门口,一边喘着气一边感激地对我说,“今年雪太大,我实在铲不动了,谢谢你的帮忙”。
我注意到,面对同样的门前雪,处理方法却各不相同。好气好力又有责任感的像那位韩国人,自然将雪铲得很干净很及时,有心无力者像那位匈牙利老人则只能徒叹奈何;还有一些虽然铲雪,但很马虎,铲得既不够宽也不干净,不知是否由于时间、气力、工具的缘故;还有一些将房子租给了几位租客,“三个和尚没水吃”,谁都装没看见;还有的可能是出了远门;……这样,原本笔直平坦的人行道,如今忽高忽低、忽宽忽窄、忽深忽浅。遇到今年这样的雪情,更是门前雪难扫,脚下路难行。
雪不扫(铲),自然是给路人留下很大的不便,甚至会扭脚摔跤什么的,铲得不干净,经过反复踩踏,会凝固在地面变成冰,比雪难化,且特别湿滑,严重时让人寸步难行。
和谐社会,必然要有好的社会风气,何况,现在已是信息社会,邻里间的守望相助已很平常,就是对“美帝国主义”,大洋这边的中国还要帮着救市呢!可见,自扫门前雪自不待言,看情况兼扫他人门前雪不仅可以,而且必要。如果将“自扫门前雪”看作是承担一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则不必动辄视为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管管他人“瓦上霜”,则在可能的情况下,尤其是在他人有需要的情况下,或者是在那些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地方——公共场所,不仅可以,而且应该提倡。
看来,老祖宗的信条,不仅不应该视为教条,随着社会进步,还应该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2008/12/3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