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刚“通车”的清连高速
(2008-09-21 17:55:52)
标签:
社会杂谈 |
看看刚“通车”的清连高速
为赶回广州办事,一早我就从驻地出发,没花多少时间到了第一个收费站,难得的顺畅让我多少有点喜出望外。
“前面炸石,道路封闭五天”,收费员了无生气地对我说。
“为什么不通知啊?心情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让我的调门都有点失控。
收费员对这个今早他面对得最多的提问,显然不屑作答。不过还是主动地说,“掉头吧,走杜步转国道。看着我的沮丧,他的话有了那么一点同情味。
“杜步转国道?那条路多烂啊!”我心里想到。自从这边修高速,大部分的车辆就走了那条完全愧对“国”字号的106国道,烂得随时可以用于战争片拍摄的外景地。
看出我的迟疑,收费员又主动说到,“走英德也行”。
“英德?又要走那里?”回广州是向正南方向走,走英德,则先向正东,再往正南走,这一绕就要多走近两个小时。
其实,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我不愿意走那里,主要是英德市区交通的乱像——由于当地水泥产业的发展,通过当地的车辆急剧增加,在其中的一段城区街道,水泥车乱停乱放,的士车纵横穿梭,载客摩托更是如入无人之境,路面的坑洼经常使人车交织,险象环生;我清楚记得,几乎每次经过英德境内路段,都能见到一两宗事故——尤其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幅“争创一流城市,争做一流政府,……”的大标语,醒目地矗立在管理“末流”的路旁。
几年来,一直期待能有一条路能让我无需再走英德。
这条路,就是此刻让我掉头的正在建设中的清(远)连(州)高速。
清连高速原称“清连快线”,是一条按一级标准建设的快速路,是广东省会中心通往粤西北的重要通道。由于京珠高速超负荷导致许多南下车辆改道此路、由于车辆大量超载、由于显而易见的施工质量问题、由于管理不善、由于……道路通车不久就烂得面目全非。
考虑到该路对“京珠线”的分流作用和三省通衢(粤、湘、桂)的战略地位,2006年,由“深高速”公司出资进行的大规模重建正式开工。
奥运前夕,听说清连高速能够在奥运开幕当天如期单边通车。
“通车?”几乎没人相信这个结果,我一直在该高速路的北端当地,看着一段段仍在施工的工地,对此说法更是不予置信。
八月八日当天,为回广州与友人一道看奥运开幕式,当地公安局领导又给了定心丸,我随决定一试这“通车”的新路。
一路下来,看看让我觉得颇像探险的旅程都有些什么“精彩”:
首先就是“单边”,它不是一如既往的单边,而是一会这边,一会那边,“这边”和“那边”的转换通常没有明显标志,有时在这边走了很久才发现此“边”不通,不得已掉头往回找过“那边”的路口,更有甚者,两边都不通,而要走旁边,走路旁边的临时路,因为这段路根本就没建好。
再就是边“通车”,边建设。未通的那边自不待言,已通的这边也大多未完工,路面划线、路肩树桩、路基培土、路中和路边立防撞墙,……总之,精神务必保持高度集中;看,左边车辆向你风驰电掣驶来,右边施工人员和物资不规则摆放,须臾放松都可能酿成事故。
接下来当然是事故频发。就在我“探路”的当天,在即将结束的山区段(此高速路北段为山区,南段则较为平缓)的一下坡处,赫然见到一辆满载石头的大货车在撞到人后再撞到右边的山体上,人死车烂(后来得知,“通车后的一周内,由于事故频发,有关部门不得不宣布大货车不得通行,方法是在某个地方浇筑一米见方的水泥墩子,将路“缩窄”;已经驶到这里的大货车无法掉头,就用钢丝绳将墩子拉倒强行通过;有关部门再变招,在墩子的地方倾倒大车大车的石头,用人造小山来完成缩窄功能)。
最后就是管理混乱。未完全建成就通车,存在问题的确难免。但良好的管理会有效遏制混乱,减少损失。该工程投资商为“深高速”,承建商为“腾达建设”,同为A股上市公司,不可谓档次不高,但管理水平之低令人咂舌。除了以上的乱像,最明显的不足都是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比如,警示标志不统一、不连贯、不完整,现场管理人员缺位,施工现场管理不规范,等等。令人觉得最可怕的是,有关当局对混乱局面的见怪不怪,视若无睹,对人命关天的大事麻木不仁。莫非事情非要发展到出大事故、有大伤亡,然后再到又要成立什么什么调查组,进行什么什么立案处理,吸取什么什么教训,才能唤回良知、唤醒智慧?
……
不难看出,无论是英德的“创一流城市”,还是这边的“通车”,都凸显各级政府的官员在政风政纪、行政作为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这可不光是我讲的,最近胡主席也这么说:
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从这些事件中反映出,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
这不,为了成为某些领导头上的“成绩”,为了能在百年奥运之时应一回景,为了……总之,在一些人看来,混乱算什么,何况,哪不乱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