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philip:
昨天我在山沟里,很享受那里片刻的宁静,对于我,此时的阳山都已成
烦嚣之地了。看到你的短信,本想结合当时的心绪给你回复 ,考虑到时间已晚,故email复之。
“......股票真高,好痛苦......”,这是你发来的短信 。不知你是否有此意,但我却读出个中的一语双关:
股价很高和股理很高(股市的道理);
股价高得难以作出选择很痛苦,股理太高深难以读懂很痛苦。
其实,未必是你的一语双关,倒是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近来读一篇关于万科三年涨幅近三十倍的文章,三十倍是什么概念 ?当时某人买一万股,
每股3.5元,现在是3.5*30*10000=105万。
啊?!?!?!?!,原来做个百万富翁就是这么简单!!!!!! !拿三万五千块钱出来,什么也不做,等三年,就......?? ?????
我在想,如果问任何人,说你持一只股票到三年,会被二十多倍收购 ,愿意否?显然,不愿意者一定是傻瓜。然而,没有这种承诺 ,愿意者几何?
股理之高深就在这里。因为与此同时,充斥于耳的主流声音,一定是“逢高减磅”,“第X跌浪将展开”,“不能太贪”,“落袋为安” ,“......调控即将展开”,......顶得住这种客观干扰 的人有几何?相信自己能战胜指数,相信自己的选择会跑赢大市 ,相信自己对巴菲特已经读懂,......顶得住这种主观干扰的又 有几何?
我之所以痛苦,就是苦于不知道自己的立场,到底是属于价值投资呢 ?还是所谓的波段操作?还是根本上什么都不是,只是自以为是?
同样是举上述例子的同时,有篇博客似乎也激起了我的反响 。该博文不吝笔墨阐述了一般投资者与巴菲特等大师的区别 ,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要坚持波段操作方能取胜。我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 ——的确应该在股价处在某个高度时“逢高了结”;君不见这一次 ,要是在我们谈论调整即将来临时出货,就这一波而言 ,可以得到比现在高的多的回报。想到这里,心底下也忽而闪过错过机 会那种略带酸楚的痛意。
痛定思痛——是我们达不到巴菲特这样的境界才有此想法 (诸如做波段),还是正因为有此想法而证明我们与大师的距离咫尺天 涯?大师难道就天生坚定所以被冠以股神,还是大师们象我等这般时也 是如此以至于我们向大师学习从而接近大师还有可能?
我还看了林原的书和他的讲话,他一直坚持真正的风险来自企业 (上市公司)而不是指数(大市),他的秘诀就是精选个股然后坚持持 有,他认为他比别人强的地方不在选股而在持股——看谁熬得过谁 ,如此朴素的道理居然得到从8000元到二十亿这个结果的强烈佐证 ,而且他还说没有失败的例子。难道他持股清单中的个股像云南白药 ,跌倒这般境地他都没有犹豫过?
股指固然难以捉摸,股理更是深不可测。就像鲜见波段高手成为大师一 样,立于波涛汹涌的大海边的,唯有那坚定的磐石。
看来,喊出战胜指数口号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看他胜算几何 ,倒是先看他战胜自己、战胜人性弱点的能力如何----要想知道我们要去哪里 ,首先要清楚我们站在哪里。
还是要坚持,在累积出足够的“持有”能力前,至少我们还是要坚持住价值发掘,以便来年再战。
北山寺
2007.11.18
前一篇:关于关铝股份大股东减持的思考
后一篇:国航,别忘了你那“国”字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