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记 [2007年11月18日]

(2007-11-18 22:02:17)
标签:

知识/探索

philip:
    昨天我在山沟里,很享受那里片刻的宁静,对于我,此时的阳山都已成
烦嚣之地了。看到你的短信,本想结合当时的心绪给你回复,考虑到时间已晚,故email复之。
    “......股票真高,好痛苦......”,这是你发来的短信。不知你是否有此意,但我却读出个中的一语双关:
    股价很高和股理很高(股市的道理);
    股价高得难以作出选择很痛苦,股理太高深难以读懂很痛苦。
    其实,未必是你的一语双关,倒是我心境的真实写照。
    近来读一篇关于万科三年涨幅近三十倍的文章,三十倍是什么概念?当时某人买一万股, 每股3.5元,现在是3.5*30*10000=105万。
    啊?!?!?!?!,原来做个百万富翁就是这么简单!!!!!!!拿三万五千块钱出来,什么也不做,等三年,就......???????
    我在想,如果问任何人,说你持一只股票到三年,会被二十多倍收购,愿意否?显然,不愿意者一定是傻瓜。然而,没有这种承诺,愿意者几何?
    股理之高深就在这里。因为与此同时,充斥于耳的主流声音,一定是“逢高减磅”,“第X跌浪将展开”,“不能太贪”,“落袋为安”,“......调控即将展开”,......顶得住这种客观干扰的人有几何?相信自己能战胜指数,相信自己的选择会跑赢大市,相信自己对巴菲特已经读懂,......顶得住这种主观干扰的又有几何?
    我之所以痛苦,就是苦于不知道自己的立场,到底是属于价值投资呢?还是所谓的波段操作?还是根本上什么都不是,只是自以为是?
    同样是举上述例子的同时,有篇博客似乎也激起了我的反响。该博文不吝笔墨阐述了一般投资者与巴菲特等大师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要坚持波段操作方能取胜。我看后也觉得很有道理——的确应该在股价处在某个高度时“逢高了结”;君不见这一次,要是在我们谈论调整即将来临时出货,就这一波而言,可以得到比现在高的多的回报。想到这里,心底下也忽而闪过错过机会那种略带酸楚的痛意。
    痛定思痛——是我们达不到巴菲特这样的境界才有此想法(诸如做波段),还是正因为有此想法而证明我们与大师的距离咫尺天涯?大师难道就天生坚定所以被冠以股神,还是大师们象我等这般时也是如此以至于我们向大师学习从而接近大师还有可能?
    我还看了林原的书和他的讲话,他一直坚持真正的风险来自企业(上市公司)而不是指数(大市),他的秘诀就是精选个股然后坚持持有,他认为他比别人强的地方不在选股而在持股——看谁熬得过谁,如此朴素的道理居然得到从8000元到二十亿这个结果的强烈佐证,而且他还说没有失败的例子。难道他持股清单中的个股像云南白药,跌倒这般境地他都没有犹豫过?
    股指固然难以捉摸,股理更是深不可测。就像鲜见波段高手成为大师一样,立于波涛汹涌的大海边的,唯有那坚定的磐石。
    看来,喊出战胜指数口号的人们(包括我们自己),看他胜算几何,倒是先看他战胜自己、战胜人性弱点的能力如何----要想知道我们要去哪里,首先要清楚我们站在哪里。
    还是要坚持,在累积出足够的“持有”能力前,至少我们还是要坚持住价值发掘,以便来年再战。
                                                                  北山寺
                                                              2007.11.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