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陌小栈”开启体育馆路街道少儿中英文图书阅读之旅 ——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新尝试
--作者 北京东城体育馆路街道
6月28日,筹备了3个多月的皮卡体育馆路街道少儿中英文图书馆正式开馆了!东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宋甘澍到会祝贺,并为新馆送去了“书香社区,快乐阅读”的牌匾祝愿,体育馆路街道工委书记毕博闻、东城区文化委副主任魏瑞峰、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馆长肖佐刚、皮卡书屋总馆长程欣等共同为图书馆揭牌。新馆坐落于北京东城区法华寺街驹章胡同43号楼316房间,室内面积130平米,拥有生动活泼的英、中文图书近万册,可同时容纳上百名读者。这个特别的图书馆内部装饰动感活泼,设备人性化,每一处都散发着吸引孩子的独特魅力。



这座开在老北京胡同里的少儿中英文图书馆,具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丰富的运营经验,志在为辖区的孩子们带来以快乐阅读、文化交流和社区建设为中心的活动及服务,帮助孩子们成长为热爱读书、事业开阔、心灵丰富、文化多元的“地球村”好公民。特色图书馆的开馆,为周边学校搭建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新平台,为辖区家长提供了陪伴孩子阅读成长的新空间,为辖区小朋友提供了快乐阅读、英语学习的新环境。



开馆当天,推广阅读理念的校长工作坊在书屋内举办,北师大博士、研究生导师、阅读推广人姚颖老师为地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们分享了她独到的推广办法。与此同时,来自辖区内50多个家庭一起观看了皮卡书屋的视频介绍,随后参与了皮卡书屋精心准备的故事会、烘焙工作坊、游戏空间等活动。孩子们有的专心致志的听小故事,有的和父母做起手工来,家长们还不时的沟通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在这个充满正能量的空间里,孩子们可以享受知识和手工带来的美妙,不仅能够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培养儿童阅读习惯,带动家长一起阅读,同时皮卡书屋提供的英语环境,也是辖区儿童学习英语的捷径。





这个特别的图书馆有三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个特色专业的图书馆。皮卡书屋是一家民办、公益、非营利性少儿中英文图书馆,由留美多年的“海归”妈妈们创办,书屋以美国社区图书馆为蓝本,为0-15岁小读者们介绍和提供生动活泼的中、英文图书,其中还有大量从美国进口的原版绘本图书。图书馆每周开馆6天(周一闭馆调整),每天从早9:30到晚8:30,每天都将举办故事会和手工制作,并且定期组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藉此倡导快乐阅读,提供英文环境,让社区孩子们无需付昂贵的费用就能尽享优秀精美的图书,从而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图书馆将为孩子们打开一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搭建一个国内外孩子交友的平台,开拓一片建设和谐社区的园地。
第二,该图书馆是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探索。皮卡书屋在少年儿童中倡导快乐阅读,公益服务,坚持了8年,这与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一致的。于是,在东城区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攻坚阶段,体育馆路街道充分利用已经建成的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公共空间,引入公益组织皮卡书屋,在我们这样一个具有老北京浓郁文化气息的巷陌胡同里,联合创办了少儿中英文的社区图书馆,共同为辖区少年儿童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引入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打破了政府包办公共文化服务的局面,实际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互利共赢,让辖区百姓得到了实惠,同时新图书馆采取民营公助、市场补充的运营模式,也体现了政府对民营图书馆的扶持和支持,这既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的新探索,也是街道文化惠民工作的一项新举措。
第三,该图书馆是一个倡导志愿精神,引导辖区居民参与建设和管理的真正的社区图书馆。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仅是街道办事处和皮卡书屋的双方合作,其中还有大批志愿者的参与。这个温馨宜人的“巷陌小栈”能够顺利开馆,得到了社会各行各业、遍布北京各个社区的热心志愿者们的帮助。他们之中有设计师、会计师、律师、教师,还有热心的学生、全职妈妈,更有皮卡书屋的热心小读者。炎炎夏日里,他们抽出宝贵的休息时间来到皮卡书屋尽一己之力,主动参与到新馆设计、图书上架与整理、清洁与维护的工作中,才让这个图书馆仅仅用了3个月就顺利开馆。这个图书馆成立之初来自公心、充满爱心,对于未来,这里将不仅仅是一个图书馆,而是一个可以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的社区公共空间。今后图书馆的运营还将采取法人治理结构的模式,成立由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理事会,制定图书馆章程,以制度的方式让社区居民参与到图书馆的运营管理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