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系列活动之二--阅读与家庭教育讲座

标签:
第四届中关村国际青年艺术节全民阅读皮卡分会场教育 |
分类: 公益活动 |
海淀区“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皮卡分会场之二:
何珊:阅读与家庭教育
何珊女士入场,皮卡书屋创办人王奕女士与其共同分享了何老师的翻译力作。
何老师针对目前的中国教育现状、自身的翻译经历和家庭教育心得,提出了如下议题:
一、阅读与成长。首先,阅读忌功利。何老师结合自身教育女儿的经历指出,阅读固然是为了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的眼界,但同时,阅读也是增强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我表达水平、形成自我意识、塑造优良品格的最好途径。因此,阅读不但有利于孩子成人,更能决定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其次,阅读是一个人进入精英阶层所必备的条件。每个阶层、圈子都有自己的语言体系。阅读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其收益无处不在。比如,一般阅读广泛的孩子能体现出其异于他人的见识,如看问题的深度、看问题的逻辑性、与人交往的从容、对世界的认知和对人性的理解等等。再者,阅读为孩子自我表达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二、怎样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呢?何老师针对目前存在的孩子沉迷于电视的情况指出,电视画面的呈现过程限制了人的想象力,钝化了人的思考力,而且电视作为快餐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粗浅、片面的特点。如何将孩子的视线从电视上移开?单凭限制和批评是不够的,阅读就是一条将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引向一个更为健康、更为有益方向的极好途径。
三、阅读方式的问题。首先,家长要定期去书店带孩子泛读,并由此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再根据性格和性别的不同,选择阅读书目,回去再进行精读。其次,孩子对流行动物有天然的偏好,这是为了满足与同龄人沟通的需要。家长对此不能盲目反对和限制,而要对流行读物予以关注和筛选。再者,经典阅读,尤其是西方经典,内容大多与小读者有隔阂,难以深入理解,因此最好有导读,家长陪伴他们发现字里行间的深意,拓宽视野,发掘新的兴奋点。再次,古诗词和古文典籍不求阅读理解,只求背诵。应充分利用记忆的黄金期,为将来的文化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何老师建议采取家庭成员之间的竞赛这种游戏方式。因为竞赛本身的游戏特质不但缓解了孩子对枯燥顾问的排斥,而且还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最后,阅读需要坚持。母亲既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家庭气氛的决定者。阅读的持之以恒,需要母亲极强的责任心以及坚持不懈的耐心。
四、阅读与家庭教育。何老师认为家庭阅读是符合孩子成长发展的心理需求,具有心理学依据。在亲子阅读中,母亲的阅读声调姿态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并且,在亲子阅读中,孩子也获得了一个与成人平等对话的平台,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孩子心理的健全健康发展。因此,家庭阅读利于个人发展、家庭和谐和社会进步。首先,真正让书房成为读书的地方,使其成为心灵休憩的场所、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精神沟通的场所。其次,家庭应结合孩子本人的年龄、理解力、兴趣和气质共同挑选阅读书目,充分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再次,提倡共同阅读。家长可以籍此帮助孩子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人性的丰富性,利于孩子建立真正的自我,培养自信。而且,在共同阅读中共同价值观的建立利于家庭关系的稳定,并减少许多可避免的亲情伤害。因此,希望父亲也能参与到共同阅读中来。最后,阅读是沟通亲自情感的重要手段。幼童在亲自阅读中感受母亲的存在和关爱,极大地满足了其心理需求。亲子阅读构建出的平等氛围,能极大地抚慰孩子的心灵。
讲座进入问答互动环节,家长踊跃提问。有家长针对独生子女的自私和情绪控制提出选书疑问。何珊老师指出,孩子的自私不是品德问题,它更多地折射出孩子内心情绪的恐惧与失落。因此,我们不仅需要选择适合的书籍慰藉情怀,更需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多多拥抱孩子,让孩子切身感受到爱。


何珊女士将译作赠予皮卡书屋。有感兴趣的家长可来馆借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