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读书笔记:龙应台教我们做母亲

(2012-12-11 10:46:21)
标签:

转载

分类: 资源共享

                  龙应台教我们做母亲

                        ——《孩子,你慢慢来》阅读心得

 



 

    如果说《目送》写尽了老、病、逝等人生的种种无奈和忧伤,那么,《孩子,你慢慢来》则以烂漫汪洋之笔,写尽了生、长、养、育的种种欣喜与甜蜜,惊艳与福报。当然,除了品味其中的百般情趣与滋味,我感触最多的是,龙应台作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却可以教普通女子如何“做母亲”。

[转载]读书笔记:龙应台教我们做母亲

    龙应台教我们如何对待“母职”。

    “为什么一个男人忙于事业,就没有人想到要问他:你怎么照顾家庭?为什么一个女人忙于事业,人们就认为她背弃了家庭?这是什么白痴的双重标准?为什么你公务繁忙是成功的表现,我公务繁忙就是野心太大,抛弃母职?”尽管龙应台在书中也有这样的诘问与愤懑,但是,我们看到,她总是以虔敬的心态与勤勉的行动来做母亲:生产、哺乳、喂养,跟孩子一起阅读、玩耍、认识世界,她都满怀感恩,亲力亲为,细细咀嚼作为母亲的独特体验。拿哺乳来说吧,她感觉“我很快乐,觉得自己从头到脚是一只在咀嚼的母牛,没有一寸头脑,没有一寸心思,全是身体,全是胃口,全是生理机能——上帝造女人,使她成为生殖孕育的媒体,我变成造化的一部分,心里充满了幸福。”心甘情愿,做一个称职的母亲,因为这不仅是女子的天职,也是上天赋予女子的福气。龙应台的这本书出版快要二十年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女子成为“女性主义者”,不愿结婚,不愿生育,不愿哺乳,不愿带小孩,不愿过柴米油盐的妈妈生活,社会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丁克家庭。这些女子,真的是辜负了上天对于女性的垂爱。所以龙应台说:“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龙应台教我们如何建立家庭阅读生活。

    作为一名知识女性,龙应台当然明白早期阅读对孩子意味着什么。听故事是孩子学习语言、认识世界、培养阅读习惯的最好的方式。每晚都要讲故事,而对孩子们热衷的看电视,她有特别严格的限制。所以孩子们对他们小时候的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讲故事”。安德烈这样说:“周末,一整个晚上我们三人围在床上一起朗读、讲故事,整个晚上。从《安徒生童话》、希腊神话到传统的中国民间故事,从花木兰到《三国演义》,我们的视野地平线简直是一种无限宽阔的开展。母亲和我们这种亲密相处方式,说起来就仿佛是现代亲子教科书里会鼓吹的一种知性教育范本,但是对于当时的我们,也不过就是晚上与母亲的温存时刻,而且,为了不睡觉,讲故事朗读的时间,能拖多长就拖多长,愈长愈好。”就是在这样的共读过程中,龙应台建立了和孩子们的阅读家庭生活。这种生活的意义在于,它让孩子从小亲近书本,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而且,培养了亲密的亲子关系。

    龙应台教我们要有科学的教育理念。

    《寻找幼稚园》一文中,龙应台对比了台湾幼儿园和德国幼儿园对幼儿在“时间、空间、行为”方面的不同要求,对幼儿园“小学化”的办园方式表示了担忧。在《一只老鼠》一文中,对美国、日本、台湾一年级学童每个星期花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做了比较。龙应台以世界眼光来审视教育,自然明白什么是孩子的需要。所以在书中,我们看到最多的亲子活动,除了讲故事,就是玩。她在孩子赴台的申请表上填了多处“玩玩玩”,这不是一种调侃,在她的思想深处,玩就是幼儿的第一天职。所以,她跟孩子一起采花,逮蚱蜢,放风筝,养鸟,救老鼠……在玩的过程中,让孩子认识环境,接触生灵,萌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这些,比作业本上的“三只老鼠”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大陆近年来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非常严重,做家长的,不该再为这股潮流推波助澜了。

    龙应台教我们要重视帮助孩子建立世界观。

    因为特殊的家庭组合,龙应台的孩子,有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成长环境,他们从小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文学故事、宗教故事,从小随着父母,在德国和台湾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之间摆渡,接触到德国和台湾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假以引导,孩子会对世界、社会乃至人生产生各种迷茫。我们看到,龙应台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她尽量帮孩子区别神话、迷信与信仰的不同。当安安在地下室发现了圣诞公公的衣物时,“妈妈和爸爸先愣了一下,然后相视而笑。他们早就等着这一天的到来”——他们等的是什么?等的是,有一天,孩子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会自己做出判断——“不相信这世界有神”。人生的门“看不出有多么深邃,说不出有多么遥远”,我们试图为孩子装满他的行囊的同时,一定要认识到,总有一天,他们要独自去面对这个世界,而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会左右他们脚下的路。

    龙应台教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首先说独立的思想。龙应台在和孩子一起读经典——包括童话、民间故事和历史小说的过程中,用的是一种质疑的态度和思辨的头脑。从《白雪公主》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到《水浒传》,她对其中的残酷暴力和庸俗思想都进行了批判,并尽可能去帮助孩子辨别善与美和恶与丑的区别。这种扬弃而非全盘肯定的态度正是对待名著的正确态度,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

    ——再说独立的行为。自己过街,自己去游乐场,自己放学回家——龙应台的孩子,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做到了这些。当然,妈妈会教给他们一些常识,会在起初偷偷盯梢,会提心吊胆,但她没有因噎废食,而是一步一步学会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做自己。

    ——独立做自己的重要表现还在于,让孩子学会不把自己的思想、判断强加于他人,尊重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包括一只鸟。《一只老鼠》中,尽管妈妈很焦虑,最后还是做了妥协,让孩子维护自己得“一只老鼠”的权利。《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文中,孩子想要把“坏鸟”喜鹊的窝弄掉时,“妈妈边浇水,边想,边说:‘因为它们是鸟,我们是人,人说的好坏不一定是鸟的好坏,还是让鸟自己管自己吧!’”在我们周围,对自然、对组织、对他人过度干预的事常常发生,以至于让我们麻木不仁,没有意识到这种妨碍和谐的行为有多么大的危害。

    ——独立做自己的重要表现还包括独立承担后果和责任。《触电的小牛》一文中,妈妈让孩子明白和人家一起做坏事的人一样有错,让他写了检讨,并且要接受处罚:扫落叶和三天不准看电视。有了这些惩戒,孩子以后做事就会小心,就不会存在侥幸心理。

    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母亲,都希望做一个好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顺顺利利长大、成人、成才,但是,不是所有的母亲,都明白“母职”之道的。龙应台告诉我们,做母亲,首先要把孩子当孩子,要让孩子享受童年。从从容容,陪伴和等待,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母亲最美的姿态。同时,要懂得,不管孩子再小,“他的名字叫做‘人’”,要懂得尊重,适时放手,让孩子有可能——做他自己。这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母亲最智慧的选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