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中华古谱诗词精粹(修订版)

分类: 中国音乐研究 |
杨赛主编的《中华古谱诗词精粹》(修订版)由时代新媒体出版社发行。该书精选经典诗谱、词谱、曲谱100首,能较好体现作者的艺术风格与水准,基本勾勒中国歌诗艺术发展的轨迹。解题部分介绍乐府古题、唐宋古题诗、词牌、曲牌的由来、原义、源流等,说明其文法、句法、韵法。曲情部分注明工尺谱的宫调、音高,以浅近雅言说明歌诗的角色、时间、空间、情节、情境、情绪等。从《唐诗画谱》等古代诗画中取材,根据诗意重新编配。《中华古谱诗词精粹》(第一版)获得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三等奖。本书将有力推动中国传统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民族经典,弘扬中华美育。
主
副主编:梁彬、杨霖希、王译琳(逊)、邓静、张建华、唐明务、周杨、杜思睿、卞珊珊、王乙婷
编
后记
诗艺与乐艺的融通,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术传统。1927年,蔡元培与萧友梅在上海音乐学院创建之初,就提出了整理国乐的办学宗旨,十分重视音乐文学教育,先后聘请易韦斋和龙榆生开设过中国词学课程。从1928年开始,龙榆生兼任国立音乐院文学教员前后共7年,与萧友梅共同发起成立以研究和制作歌词为宗旨的“歌社”。1929年,韦瀚章到上海音专任教,与黄自合作创作了许多歌曲,编写多本歌曲教材。后来,刘明澜开设了中国诗词音乐的课程,以古琴歌曲为线索,介绍了中国诗词音乐的发展脉络。
从2007年开始,我给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开设中国音乐文学课程。2012年起,又拓展到本科生,学生来自声歌系、音乐戏剧系、作曲系、音乐工程系、音乐学系、民乐系、艺术管理系、管弦系等不同专业,分布在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和外国留生等不同层次和层面。
朱谦之在《中国音乐文学史》中提出“中国文学的特征,就是所谓‘音乐文学’”,但他搜集的曲目很少。要建设听觉形态的音乐文学,突破哑巴音乐史与哑巴文学史的局限,就必须建立中国音乐文学体系,包括中国音乐文学作品选,中国音乐文学史,中国音乐文学理论,中国音乐文学创作与表演等。
我们用十多年时间,从《白石道人歌曲》《乐律全书》《魏氏乐谱》《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东皋琴谱》《梅庵琴谱》等宋、明、清及近代刊行的古谱以及古琴谱中,整理出近千首中国古代诗词歌曲,都是《诗经》《楚辞》、汉魏六朝乐府、唐宋诗词、元曲、明诗词中的名家名篇,依据时代先后,考证古题、曲牌、作者、著年、本事,遵循古注阐释、结合音律与格律译谱、根据听觉审美编配和表演、运用新媒体传播,让原本淹没在古籍中的珍贵音乐文化遗产恢复其听觉形态。
我们努力建设音乐文学人才培养体系,将音乐文学的整理与阐释、译介与编配、创作与表演、教育与交流打通,将教学、科研、创作、表演与社会服务打通。熊雷、孙立忠、陶尚兵、潘志芸、王菁菁、仇红玲、郭守君、毛俊、刘玲杉、章琦、杨瑛、黄琼慧、陈曼倚、李姣、吴智艳、安宁、王青、王一一、陈梦涵、白佳蕙、钟卫、刘艳、杨永德、孔子雯、王子璇、樊霄英、周景春、查琳、随昕、洪艳、陈建彬、王洪涛、张祖顺、解本康、叶姿含、董卿、武慧、石英、陆伟、彭丽、苏小蓉、高希稳、邓韬、冯怿、杜亚群、周琳、朱敏、吴雨桐、唐梅、余世凤、杨瑾、陈芙格玥积极参与,夏朱虹、黄张洋、陈艳红制谱。我们在上海音乐学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上海浦东图书馆、河南洛阳图书馆举办各种形式的研修班,在大学、图书馆、讲坛举办讲演会,在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华艺术宫、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举办风雅中华诗词音乐会,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突尼斯、泰国、德国、比利时等国家巡演,策划东方美谷诗歌节,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既有底气,又接地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我们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精挑细选,汇集到本书中,愿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