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石油办站,乘78路(泰东城-化建机关大楼),投币3元。在南仇下车,西行1公里能到达公泉峪。
由于走错了路,只望见远处的高山,却因地形上沟壑纵横,很难通过。

实际上公泉峪就在金山镇政府西侧,只是沿路没有标识,需要多问路,走进南仇南村,看到“进入景区”的字样。

沿着水泥小路走就对了,两旁是田地。天空飘起了小雨,远山更显苍翠。

“公泉峪”石坊,三楼四柱式。旁边还有个小商店,现在已落魄无人管理。

公泉峪位于城区西南15公里处,金山镇南仇南村西2.5公里,三面环山,苍松翠柏,环境优美,泉水常年流淌,过南仇南门处石桥下汇入淄河。相传,宋代雍熙年间,当地遇到特大旱情,方圆十数里村民皆来汲水,“公泉”之名由此得来。现峪内有“公泉书院”遗址,明代所立“公泉书院”碑仍遗于此。

石坊左边立有碑石一块。

四周都是静悄悄的,带着兴奋的心情走进景区。

走了一小段路,右侧出现了一座小庙,庙前立有石碑,应该都是新的,就没有近前。

前方的建筑还有好几处。

这里是王母宫,宫外有“王母池”。


拾阶而上,行不多时,前方出现一座类似门楼的砖石建筑,青砖灰瓦。这是公泉峪的主要景观,公泉书院遗址。
据查证,此书院始建于宋代,明初进士曹凯幼年曾读书于此,老年致仕亦在此隐居。
路边一块巨大平整的青石上,描绘着一只卧虎,名为“白虎镇公泉”。

走进门楼,登上台阶,来到一处宽阔的平台。回望门楼,中间部分有红漆题写的“公泉书院”,看看落款,也是近年题写的。旁边有几座现代砖瓦房,似乎主人不在家。
正对着书院的,是继续上山的台阶。旁边有座公泉亭。周边散布着一些碑刻。
亭中石碑上刻有“石锅”二字,应该是与公泉“因有石锅涌泉而名”有关。
台阶北侧的碑刻。
明代所立“公泉书院”碑,已断为两截。
公泉旁有亚圣祠一座,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传说孟子当年来齐讲学,曾在此居住。
墙壁上有淄博市优秀建筑的牌子。2013年10月11日,公泉峪古建筑群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没看到文保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