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路〔临淄汽车站-吴胡同〕石油办下车。
沿公路向前走,前方有一处立交桥。到此后右拐,前方就是矮槐树村。
通往矮槐树村的路上,两旁有很多新槐。
枝繁叶茂,把小路装扮得非常幽静。

前方是通往村中的溡源桥,远观就是一座新桥。
溡源桥位于矮槐树村以东,横跨乌河,原为木桥,明朝永乐年间改建为石拱石板桥,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修,民国期间和解放后曾多次重修加固,原石刻桥栏、石狮和石碑均毁于1966年。现存石桥长35.5米,宽5.8米,高3米,为石质垒砌,共3孔,每孔跨径1.5米,桥面由56块石板铺成。目前此桥正常行走车马人等。2013年10月11日,溡源桥被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下很多污水。看起来桥身部分是旧物,上方的护栏是新添置的。

溡源桥东北侧系三官庙、关帝庙。庙前、古驿路北曾有倒垂槐一株,曾被认定为赵匡胤挂袍之树,1981年失管而亡。2010年春补植国槐一株,恢复当年临淄八景“婆娑满地午荫悬”盛景,并立石碑记之。

矮槐树村原名宣王店,传说齐宣王曾留宿于此故名,村东旧有古槐一株,传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后,为消除地方割据,曾率兵征战到此,挂战袍于槐树上。从此槐树不再长高,人称矮槐树,宣王店也遂改名为矮槐树村。
桥西就是矮槐树村。

查到别人发布的图片,前几年的溡源桥还没有安装护栏,看起来更原始一些。现代的修补也是为村民的安全及保证古桥的完整,也可以理解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