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参加完邱源老师瑜伽私教和理疗培训的感受

(2012-07-02 15:10:14)
标签:

杂谈

今年三月初,一个重庆的瑜伽朋友和我提起邱源老师在上海组织的第一次理疗培训。言语中,沟起我对我理疗的极大兴趣。可苦于一对双胞胎女儿无人照顾,只能放弃这次机会了。但理疗瑜伽对我的吸引却日渐强大,特别是朋友参加完培训之后的交流,更让我心向往之。

正在我对错过上海培训遗憾时,重又得到消息:邱老师将四月初在莱州圣玛瑜伽再次举办培训。可得到消息时,已经是三月底了。时间紧迫,而又面临清明节回家祭祀。心里对理疗瑜伽的兴趣,让我不得不加紧时间准备。工作安排、安顿家里、预定行程···终于在4号下午给会员上完课后,匆匆赶往火车站,踏上了开往济南的火车。

辗转五个多小时大巴,傍晚时分才到莱州,入住酒店。一切安顿妥当之后,期待着第二天培训的开始。晚上,回忆过去参加的各种培训,心里在想的是:记笔记得要更细一点才行。为此,我还特别准备了录音笔。出发前,也特地问过组织这次培训的吕老师,是否有摄像可以分享。担心这次四天的培训之后,还得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慢慢消化吸收。不知不觉中,第一天培训的起床时间六点到了,理疗培训也正式开始了。

七点钟,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早课。持续到八点半。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接下来半小时时间早餐。九点开始的正式培训,邱老师介绍了培训的主题,围绕颈椎、肩周、腰椎、膝关节展开,发现问题,思考分析研究,制定解决方案;

为了配合培训,邱老师还组织我们选出正副班长,编排了研讨小组。同时,抽签定出六位同学带我们随后三天的早课。同时,对早课也进行相应的规定:必须充分体现前一天讲课的内容,而且课后需要接受参与培训人员的点评。

第一天的培训在陌生与互动之间平静的结束了。但晚上的内容却让我们乱了手脚。离开学校之后,第一次被老师布置了作业。我们在正副班长的带领下对笔记,分组研讨作业内容。而邱老师依据教学内容布置的作业是让我们自己拿出瑜伽的理疗方案。面对作业,我们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所适从。大家长嘴八舌的说了半天也找不到方向。时间一点点的过去,我们草草的写下自认为还不错的东西准备回酒店睡觉了。时针也无情的走到了晚上的十一点,简单洗漱之后都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

无梦的一晚很快就结束了。第二天一早七点,被挑选出来带早课的学员进行了批判阶段。按邱老师的要求,其中一名学员作为病人依据作业答案的方式进行演练。随后,其它学员依次对方案进行评价补充。时不时还要被老师刁难一下:不断的提出我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还不到一天的学习一时之前面临这样的发难,着实让我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一上午这个进程都很缓慢,其中一位从安徽过来的学员报怨:四天的时间按这个进度讲授的内容不是很少吗?怎么对得起这一路的辛苦。何况他是一路晕车吐着到这里的,心里的那么着急是不言而喻的。

专家就是专家!正当我们迷惑的时候,邱老师重新帮我们梳理一下前面讲授的内容。结合她为难我们的问题,将知识的要点一一展现给我们。同时,特别指出:我们之前的学习方式多数为填鸭式的。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记。笔记写了一堆,看起来内容很多。其实能用的却没几个。至于回去再深化吸收,基本上也会很快过了那份新鲜劲。而一旦领悟错了,就成了偏门。而理疗瑜伽对身体结构的调整容不得我们这样随意。

或许是多年学医的功底,邱老师直接而深入的把握了我们的学习进程。随后的学习变得紧张而活泼。大家依托老师的案例进行分析,不断的互相提问,又不断的被解惑。在探寻瑜伽对人体结构的影响时,又不断被瑜伽的魅力所吸引。一个瑜伽的体式,在邱老师的解读中,已经不单纯的代表了一个动作。它牵引的肌肉、调整的关节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瑜伽对我们身体带来的明显改善。而且,这些细微的变化在老师的带领下,让我们举一反三。

不知不觉中,四天的培训就结束了。虽然每天都要到凌晨才能倒在床上,但大家似乎并没有感觉到累。而四百天学习却让我们受益良多。在结束培训后的晚上,邱老师提出:她做东,请大家聚餐。而这时大家才感受到这四天的学习收获不少。

通过一次培训,真正深刻理解了邱老师所说的,瑜伽的体式是死的,我们每个人是活的,体式应该为人服务。不要过分的纠结在体式上。正确的体式,可以让我们更好更直接的感受身体的状态。

正在受这样的启发,我在返回之后,依据自己会馆里的学员情况设计出一些实用的瑜伽体式。而这时,我更进一步的感受到老师教我们的是“渔”,而不是“鱼”。

庆幸这一次的培训历程之后,真心希望邱老师可以再教我一次。也正应了聚餐时的那句戏语:你以后在哪里上课,我还想去学。如今,为提升会馆教练的整体水平,也给更多的瑜伽同仁创造一个学习机会,8月份正式邀请邱老师来浙江进行教学活动!

期待这次可以再次领略掌握“渔”的技巧,而不是“鱼”一般的笔记

                              

                                                   浙江湖州:郝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