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2019-04-11 08:18:00)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幼贫好学,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文忠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是宋代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一位千古伯乐!《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位于安徽滁州市城西丰山北麓脚下的紫薇泉旁,为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庆历六年(1046所建。此处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佳丽。

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遂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水为茶之母,从来名士能评水,欧阳修对宜茶之水很有研究,著有论烹茶之水的《大明水记》。但这个传说,也许是附会《煎茶水记》(唐·张又新)中说陆羽品扬子江心南零水的故事。

《丰乐亭记》中却是这样记载的:欧阳修一日饮茶,觉水味甘甜,异于往日。因问从,知水取于幽谷一泉。亲至泉旁察看,“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窃然而深藏,中有清泉嗡然而仰出。”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 --《丰乐亭记》,后来《丰乐亭记》由苏东坡书后刻于亭中石碑上,留下了欧文苏字 -- 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为记载于亭间与民同乐的盛况,欧阳修于丰乐亭建成的第二年三月写下了组诗《丰乐亭游春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丰乐亭周围景色四时皆美,但这组诗撷取四时景色中最典型的春景加以描绘。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时节丰乐亭周围的景色及游人尽兴游春的情怀,写了暮春时节一望无涯、郁郁葱葱的美景,写了暮春时节草木青翠、落红满地的特征,表达了游人对此怀着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感情。

将要偏西的太阳,映着红艳艳的花树和青翠的山峰,广阔的原野上,萋萋碧草,一望无际,游人们顾不得春天即将结束,依旧踏着地上的落花,来来往往于丰乐亭前,依依不舍地欣赏这暮春的美景。欧阳修深于情,诗中通过“红树”、“青山”、“绿草”、“落花”等景物表现的意境,把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既缠绵又酣畅。在这批惜春的游人队伍中,当然有诗人自己在内。这同他在《戏答元珍》中所说的“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在《啼鸟》中所说的“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在《蝶恋花》中所说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写的是同样的感情,就是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鲜艳斑斓,多姿多彩;抒情,明朗活泼而又含意深厚。结句情致缠绵,臻于妙境,一唱三叹,余音袅袅。如果结合他的散文名作《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来欣赏这首诗,更能相映成趣。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丰乐亭游春·其三》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