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团结报》十七年情(转)

(2023-09-30 06:49:20)

我与《团结报》十七年情

 (2012-10-12 13:59:01)

 

原文地址:我与《团结报》十七年情作者:老五

   断断续续给《团结报》投稿,已经有十七个年头了。早就想写写这么多年来,《团结报》给我带来的欢乐和收获,伴随着我度过了许多美丽和忧伤的日子。只是对于平素所熟悉的事情,反而懒于爬梳清楚,眼高手低无从泚笔。

   初参加工作时蜗居在学校的楼梯间,一年后改为一室一厅的木房,还配了个可以煮饭吃的地方,不过时有老鼠和蛇出入。天气好的时候,或者学生放了学,我吃了饭,扯条四脚长板凳,坐在房子左侧两杨一桦树下,靠着树杆看车路上过往的村姑,看对边长有香椿树的高山,还有就是门前那条发洪水时多少造出点声势的河,更多时候是批解学生作业和看报纸。学校订的《团结报》多,其它报刊看了后,要及时归还给办公室,不然领导会查问。

   让我心仪的是隔壁住着位女教师。稍后,女教师就成了我的妻子。好多年后,妻子才说出她的心里话。她当初谨重考虑后,犹豫地选择了我,除了是近邻外,还在于我能在报刊上写出点“豆腐块”。

   我最初在《团结报》上发表“豆腐块”时,小孩子已经会摆弄玩具了。那是篇加上标点,只一百零三个字的短文,发在1995年10月26日的第三版,标题是《山野美呋八月瓜》。不管怎样,还得了三块钱的稿费,我再添三块,给孩子买辆坦克。到了晚上,坦克就散架了。

   接下来,中学挤不下我这位中专文凭,只好卷铺盖到一个叫双溪的完小去教鼻涕娃。运气好的时候,搭上一辆几近报废的农用车,或者是手扶拖拉机,颠颠簸簸二十五分钟到古丈县城,把折叠皱巴的稿子,以及写着“贻笑大方”之类低眉顺目的附函装入信封,寄往《团结报》等报刊。接下来是回学校等待,看到邮递员送报刊了,便不经意的到校收发处走走,看看有无我的信件,瞧瞧报端有没有我的名字。在多数稿件泥牛入海之后,总有那么一些稿件还是逃过了编辑们的法眼,出现在报端。于是,这点嗜好一直得保留下来,并且鼓励着我,给过我无穷的乐趣,也曾经让我支撑起一方晴朗朗的天空,怀揣着希望和自傲。现在想来,我庆幸当初的操守,人生的快乐,也许在于能让自个安惬的人生生活态度。有时翻看一下见报的文章,虽然个中不泛粗糙的,心下不免乐不可滋。虽然一介教书舌耕之徒,而《团结报》很多次让我填补过空坪隙地,我并不认识报社任何人,这都是编辑们平等对待来稿,公平择选的结果。粗略统计,我目下成铅篇数中的三分之一,就发表于《团结报》。

   2003年,我写了篇《古丈之子萧离》,发表在《团结报》“文化醉乡”栏,其后一发不可收,在《团结报》上陆续发表了《友谊》、《沈从文、萧离与<大公报>》、《沈从文、萧离与<平明日报>》、《故园草木》、《萧离笔下的湘西》、《参加开国大典的湘西籍记者》、《悠悠乡情话萧离》等文。每次发表相关萧离的文章,我都要复印多份,以备远近一些与萧离先生有过交往的老人们索取,并陪着小心撷听他们的反馈意见。我不能让那些白发和缺了牙的老朋友们失望,经过五年努力,《萧离评传》完稿。

   2008年7月5日,我离开教学十七年的讲台,参加古丈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宜。我虽然笔速不济,字迹羞人,但总是认真的去做,自信没有比做这个更认真的了。就这样,经过了四年来的历练,写作水平也得到很好锻炼,发表各类文章余百篇,所写两万多字的普查日记,先后在《团结报》上发表十五篇,其中连载八篇(次)。为人们了解古丈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尽可能地提供绵薄展示之力。

   结识《团结报》已十有七年了,感谢提供了一个让我的人生充满健康快乐的展示平台。时间是短促的,友谊是长存的。近闻《团结报》创刊六十年征文,我亦步入不惑之龄,虽然还有很多东东西西事事物物感觉迷惑,感触不完全,但终究是淡定了许多。秃顶和花发提醒,太阳已经正午,我不敢怀抱“文以载道”的理想,但整理好了迎接蕴藏人生成熟收获黄金季节的美好心绪。故作拙文,字字平实,语语真实,言凿情切,真心祝愿我的精神乐园《团结报》办得红红火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