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味道美食与文化共存365三峡在线娱乐 |
分类: 娱评天下 |
《北京味道》——美食与文化共存的味道(图)
作者:三峡在线
说起老北京的吃食,因为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不常吃到正宗的北京名小吃,所以很早前北京烤鸭似乎成了心中北京美食的代名词。现在看来,当时的想法实在有些肤浅,不但将北京美食的涵义局限到了北京名小吃,而且,并未曾深入北京当一回纯粹的“吃货”,用肚子记录下这几十年来我没有尝试过的美食。很显然,如果要完成这一设想,肚子自然是不够用的,而且,在诺大的城市短时间里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北京味道。
真正的北京味道是什么呢?一部纪录片《北京味道》颠覆了三峡在线对北京美食的理解,打开了一座通向美食最深层含义的大门。这部纪录片分六集从六个方面较全面较深刻的展示了北京美食的真意,它并非简单地对北京美食的大搜罗,而是将美食与人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食物本身是没有生命的,只因为与人连接时人赋予了它更多的爱与感情,所以北京美食不再仅仅是指代美味的食物,还有那一群来自世界各地,汇聚在北京这一国际大都市的人们。《北京味道》,是一种美食与文化共存的味道。
“食材不分贵贱,所以龙虾无论大小,都是人间美味,都能找到知音。”《北京美食》特别能打动人心灵的地方就在于它着眼于那一群围着北京美食辛勤工作着的人们,无论是运送波士顿龙虾的张学东兄弟俩,还是一年洗几十万米猪肠的郑建华,他们都是受人尊敬的美味劳动者。三峡在线忘不了让顾客吃起来更方便,徐德政因常年剥卤好的花生核桃的一半壳而坏了手相,忘不了30多年来做扒牛蹄筋时不停翻大勺胳膊老伤加新伤的朱长安,他们在用心制作北京美食。同时纪录片中还关注了不仅注重美食本身还关注美食的营销的新生代从业者,他们将新的元素加入其中,此时的他们并不单单是厨师,更是艺术家、设计师、营养师。除了他们,《北京味道》还加入了母亲用心为孩子做蛋挞的镜头,无论那孩子长大后会吃到多少美味的蛋挞,也许对于他来说第一次吃到的妈妈亲手做的蛋挞将成为他一直怀念的味道。越平实越贴近老百姓的东西越能引起共鸣,用有感染力的画面与故事打动观众并与她们进行感情上的互动,这便是《北京味道》策划中的匠心独运了。
《北京味道》也会告诉你,美食背后有秘道,但最终的答案只有一个字——爱!因为有了人们对生活、对家人、对世界饱含着赤诚的热爱才有了秘诀、秘招、秘方。无论是将一顿饭变成一堂课,专为80后准备的“80后主题餐厅”,是让味道和温度与时间赛跑的外卖专营者贾欣,是“风波庄”里欢乐饮食的那本葵花宝典,还是作为公益宣传据点的“那朵花”
餐厅,一个爱字正是通往成功的秘道。
伴随美食所衍生的“美食微博”、“美食文人”、“美食摄影师”、“美食品酒师”、“美食评论家”等众多“吃货”们的出现让“吃货”从贬义变成了个褒义词,在这里北京美食不再局限于味蕾的需要与满足,更多的是人们对美,对美食文化的大胆追求,其实看过《北京味道》,三峡在线觉得最深刻最浓郁的味道莫过于人间烟火与人情味,因为吃什么不重要,在哪吃也不重要和谁吃才重要。北京的滋味,已远远超越了它的饮食文化,而融化在它的历史与现实之中。
《北京味道》在三峡在线所看过的纪录片中留下的印象最深,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一部分在于纪录片本身的构思与制作,另一方面就是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内在情感了。可以看得出,片子本身是经过了精雕玉琢的,画面的选取,故事的展开与交错都安排得恰到好处,常给人一种出乎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的感觉,这种变化能时刻抓住观众的眼球。同时,故事与画面多而不杂,有条有理,轻重得当,抛开了纯粹“讲故事”的套路,选取的都是既出自普通生活又能够反应深层次文化内涵的东西,人们在观看的时候就自然而然走进了美食文化的境界,用心去品尝这道北京台带来的美食文化大餐。好的纪录片不仅能让人在看时感动,也为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三峡在线是一口气看完着六集纪录片的,因为每一集看完总有共鸣和震撼,也就对下一集多了几分好奇,直到全部看完才长舒一口气,却是意犹未尽。
我的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