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新重磅:论欧洲文明的东方起源

(2021-10-04 07:45:01)

老何读史札记:

欧洲文明的东方起源

(修订稿)

1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欧洲人称之摩尔人)进入伊比利亚半岛。

阿拉伯人用7年时间征服了伊比利亚,继之占领西西里岛以及意大利半岛西南部,从而开始了对西南欧洲地区为期近800年的统治。

倭马亚阿拉伯人给欧洲蛮族带来了东方文明的各种要素,包括农业技术。此前欧洲蛮族是狩猎放牧的族群,处于部落社会阶段(所谓罗马帝国只是虚构)。

阿拉伯人给欧洲带来了语言文字、数学、哲学和科学知识,以及中国的造纸、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包括阿拉伯数字和天文学知识。

公元8世纪到15世纪(711——1492年)的800年时间,可以说是来自东方之光明照亮了欧洲。

但是,近代欧洲人耻于面对这个将近1000年的时期,他们过去的历史学称这个一千年为“黑暗中世纪”,对于阿拉伯人的统治和殖民欧洲的历史则一直讳莫如深。

几乎没有一部主流欧洲史敢与阐述这个时期。

2

所谓文艺复兴,实际就是欧洲蛮族被教化后的文化开化,摆脱食毛茹血的野蛮阶段——实际是从阿拉伯时代的后期(14世纪以后)开始的。

文艺复兴运动开始兴起的地区,正是已被东方文明所浸透的伊比利亚半岛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阿拉伯人最初控制伊比利亚半岛进行殖民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东方与欧洲的地中海贸易。因此他们将经营的重心放在现在西班牙的南部沿海平原,即被阿拉伯人称作“安达卢西亚”的地区。

阿拉伯人在半岛建立起一种欧洲蛮族前所未有的新文明,这种文明的基础是商业贸易。商业资本主义带来了伊比利亚和意大利地区的货币流通与经济繁荣。

阿拉伯人运用东方的政治智慧治理国家。在宗教上对耶徒与犹泰人一直实行公正和宽容的政策。

当时许多白种蛮族人也皈依了伊教。但半岛北部山地的基督徒则坚持着对天主教的信仰,尊奉罗马教廷。

作为统治集团的阿拉伯伊教徒在欧洲人中只是少数族。

阿拉伯人在半岛发展商贸和农业,建立了殖民垦殖的种植庄园,许多欧洲蛮族成为农奴(例如斯拉夫人的意思就是奴隶)。

但是倭马亚阿拉伯人热爱艺术,研究科学,在许多地区兴办了欧洲最早的大学。

15世纪阿拉伯人被基督徒逐出伊比利亚地区后,这些文化遗产留给了欧洲人。

而欧洲人则 声称是他们自己重新发现了他们“祖先”古希腊和罗马人的古代智慧与文化宝藏(冒称与伪史),此即所谓文艺复兴运动。

16世纪以后,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欧洲学者(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尔、莱布尼兹、牛顿等),通过所学到的东方智慧与学术,发展出新的科学与技术,这就是近代欧洲之所以能快速兴起而后来居上的秘密所在。

3

倭马亚阿拉伯人的欧洲王朝最辉煌的文化遗产之一是首都科尔多瓦城。阿拉伯人把科尔多瓦建设成中古时代欧洲最发达的城市。有人说,科尔多瓦文明,乃是欧洲文明之母。

科尔多瓦坐落于西班牙南部。科尔多瓦与格拉纳达、塞维利亚三个阿拉伯名城鼎足而立,是伊比利亚半岛南部阿拉伯人统治的安达卢西亚地区的三颗明珠。

科尔多瓦城当年乃是整个欧洲地区唯一最大、最古老的城市。——关于古罗马帝国以及豪华罗马城的种种说法只是一种历史虚构。

在公元10世纪前后的科尔多瓦,也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可以媲美同期的阿拉伯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巴格达与中国宋朝的都城开封。

据历史资料记载,当时的科尔多瓦有约50万人口,相比之下当时的巴黎只是一个小镇约38千人。而教廷所在的罗马人口也不过3万人左右。

根据当时的历史记载,科尔多瓦城中有700座清真寺和70座图书馆。有一座图书馆藏书稿达50万册,而且雇有很多研究学者、书稿彩饰员和装订匠。

科尔多瓦还拥有约900所公众浴室,夜晚的道路上点燃欧洲最早的路灯。阿拉伯的良种骏马被引进和放牧,欧洲人也学会了来自东方的马车制作技术。

4

10世纪前后,意大利半岛耶教地区的手工业商业发展起来,兴起了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一批商贸和银行城市,耶教徒开始与阿拉伯人争夺地中海海道的运输权。

耶教徒组成海盗船队打劫阿拉伯人的贸易商船。商业与金融的利益冲突,被掩盖于宗教冲突之后。于是利用阿拉伯帝国的内乱,教皇鼓动发起所谓的“十字军东征运动”。

11——13世纪,在罗马教廷支持下,伊比利亚半岛北方的耶教徒也开始反抗阿拉伯人的统治。

1008年,科尔多瓦阿拉伯王国接连发生政变和内乱。王朝分裂,出现两个哈里发并存的局面。哈里发苏莱曼向耶教莱昂王国的骑士城堡卡斯蒂利亚领地求援。

久已垂涎安达卢西亚地区财富的卡斯蒂利亚侯爵率骑士进攻科尔多瓦,最终把倭马亚王朝的这个首都攻克下来。

(附注:卡斯蒂利亚,西班牙语意思即“城堡”。)

长期沉浸于骄奢淫逸的奢靡生活和的阿拉伯人久已不习军事,一败涂地。

形势自此以后发生逆转。阿拉伯人的内乱日趋激化,哈里发的存在有名无实。

卡斯蒂利亚耶教侯国则趁机扩张。

1031年,倭马亚末代哈里发希沙姆三世被废黜,后倭马亚王朝分崩离析而呈现解体。

5

此后,后倭马亚王朝的领地被泰法(Taifa,诸侯国)们割据,形成小国林立的局面。

塞维利亚、萨拉戈萨、托莱多、格拉纳达等地成为了这些泰法的割据领地。倭马亚国内很多叛乱的势力,争相引入北部的耶教势力来壮大自己,

后来,只有安达卢西亚地区还一直在阿拉伯人手中。阿拉伯人不得不一点一点地退却,首先是从西班牙北方,然后是半岛中部。

13世纪时候,倭马亚欧洲一度广袤的领土减少至仅剩下安达卢西亚 山区一些零星分散的王国领地。

但是借助商业和金融,阿拉伯人在这些地方仍然维持了约200年的繁荣。

在最后两个世纪的统治中,阿拉伯人在南部西班牙创造了一个闻名遐迩的的小王国——格拉纳达国。

阿拉伯人在这个城市建立了一座代表性的建筑,成为欧洲 建造史的一座纪念碑——爱尔罕布拉王宫。

爱尔罕布拉宫是一座可以俯瞰格拉纳达的城堡,有欧洲建筑史家称之为“文明世界的光荣与奇迹”。

这座建筑的高耸阿拉伯式尖塔和繁饰装潢,事实上就是后来欧洲所谓哥特式建筑的母本或者原型。

爱尔罕布拉宫于1238年建于哈里发穆罕默德·伊本·艾哈麦尔的时代。当时格拉纳达已经处于费迪南大公统治的耶教阿拉贡王国的包围之中。

为了阿拉伯人提供庇护,穆罕默德·伊本·艾哈麦尔曾经带着黄金和贡品前往费迪南大公的营帐表示臣服,以换取和平。

1248年费迪南大公要求他根据协议出兵,配合基督徒攻击包围之中的塞维利亚穆斯林。结果塞维利亚陷落于基督徒之手。

回到格拉纳达之后,当兴高采烈的人群将他作为胜利者向他祝贺的时候,他表现出迷茫、悲伤的神情,在爱尔罕布拉宫的墙壁上写下简短的一句话——“真主之外别无胜者”。

1479年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基督徒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组成西班牙王国,进行驱逐阿拉伯人的最后斗争。

14921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个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被侵入,国王穆罕默德十二世(即西班牙称博阿布迪尔)投降,西班牙王国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

6

伊比利亚半岛西南海隅的葡萄牙一角,荒凉贫穷,本来只是属于卡斯蒂利亚王国的一个不毛之地。

后来,这个荒凉海角被租借给专事劫掠阿拉伯商船的北欧海盗,成为海盗船只出没的藏匿和销赃之地。

最初,海盗说好了只是借居于这个海角——但是他们后来背叛了属地之主人宣告独立。 200多年后,葡萄牙人在中国澳门又一次重演故伎。)

葡萄牙海盗与英伦三岛上的的维京海盗是盟友和兄弟。他们共同加入了海盗为主体的马耳他骑士团和神秘的共济会。

1179年海盗骑士们建立了里斯本伯爵国,后来得到教皇承认和册封而成为葡萄牙王国。

【以上是老何初步梳理的真实之欧洲发展史脉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