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2023-12-29 04:47)

https://m.szhgh.com/Article/wsds/history/2021-11-11/283673.html

(2023-09-01 06:28)

【大航海历史运动的缘起】

15世纪末期,中亚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崛起,垄断了欧洲通向东方印度、中国的地中海航海贸易线。

奥斯曼人要求过往地中海的欧洲商队支持高昂的过路费,此举致使来自东方的丝绸、瓷器、茶叶、印度香料的价格在欧洲火箭式的攀升。

 

(2023-09-01 06:25)

【犹太人哥伦布】

史料记述,哥伦布很可能是犹太人,或者有犹太血统。

哥伦布选择1492年8月2日作为扬帆起航的日子,这不是随意而为。因为那一天是西班牙犹太人遭难的日子。

国王费迪南和女王伊莎贝拉发布《阿罕布拉法令》,限期三个月,令国内所有犹太人改信基督教,如果不同意就要被驱逐。有很多犹太人被迫改教,还有大约80万人选择了背井离乡。一位编年史家记载,他们被迫把房子和葡萄园低价贱卖,换成驴和一点点面包。离开家园的时候,拉比们让妇女和儿童伴着铃鼓唱歌,来稍微缓解失去一切的绝望感。

而那些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就可以安生吗?不。等待他们的是另一种猜疑的环境。西班牙人把他们称为“马兰诺”,认为他们只是表面上皈依,暗地里依然私下教孩子们诅咒基督徒。数以万计的马兰诺被宗教法庭施以酷刑,绑在木桩上活活烧死,土地和个人财产被教会和王室霸占。

如果哥伦布是犹太人,那他选择这一天来开启他的首航,用意就很明显——这一天是犹太人的传统节日Tisha B'Av,为了纪念圣殿被毁掉的日子。那一天,数十艘船只,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挤在船上,

(2023-04-24 08:44)

老何论画

(2023-04-22 05:16)
梵蒂冈耶会顺着《旧约》神统伪造西方文明史(上篇)

原作者:jiasx

为什么可以认定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都是伪造?

这可以从耶经说起。中国人实际上越是所谓的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有人看过耶经,所以非常多的人不了解耶经内容。大多数人接受国家教育,把耶经仅视为宗教迷信,根本不屑一顾于阅读耶经,导致根本不了解耶经内容。

简单来说,耶经第一章就是创世纪,第二章伊甸园,第三章大洪水,第四章巴别塔,第五章出埃及。

也就是说,西方关于古巴比伦、古埃
(2023-04-22 05:14)
梵蒂冈耶会顺着《旧约》神统伪造西方文明史(上篇)

原作者:jiasx

为什么可以认定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都是伪造?

这可以从耶经说起。中国人实际上越是所谓的受高等教育的人,很少有人看过耶经,所以非常多的人不了解耶经内容。大多数人接受国家教育,把耶经仅视为宗教迷信,根本不屑一顾于阅读耶经,导致根本不了解耶经内容。

简单来说,耶经第一章就是创世纪,第二章伊甸园,第三章大洪水,第四章巴别塔,第五章出埃及。

也就是说,西方关于古巴比伦、古埃
(2023-03-18 05:59)


【何新西域史地杂记】

阿富汗蓝氏城考证

1

蓝氏城即蓝市城,地在在今阿富汗北部巴里黑省的马扎里沙里夫附近。

据历史文献,此地乃古代历史名城,曾经为大夏国都城,后为大月氏人及贵霜王朝之都城,自汉代以来即与中国关系紧密。

《史记·大宛列传》记,大夏都城在妫水(阿姆河)南,有市贩贾诸物。汉武帝使节张骞曾经到过此地。

大月氏原居住中国敦煌地区。后来被匈奴攻击逼迫,公元前128年前后,大月氏人西迁。南渡妫水阿姆河,灭大夏国,占据其都城。

《后汉书·西域传》: 大月氏国 “居蓝氏城”。此城《汉书·西域传》记作监氏城。

《魏书·西域传》记有城薄罗(“巴耳黑”之别译),为大月氏西迁后首都;又作拔底延、王舍城,为嚈哒灭大月氏后之都城名。

近代史家认为蓝氏城即巴里黑,又译班勒纥,巴克特拉(即巴克特里亚)。

此地在兴都库什山之西侧,在阿姆河南岸,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是古代大夏、大月氏及贵霜王朝中心所在地。 地在今阿富汗北部之伐济腊巴德

2

《大唐西域记》云唐玄奘西行求法

(2023-03-13 04:58)

2019年5月20日何新博客发布其考证文章《刀布考》,此文讨论货币起源问题。

全文如下:

刀布考


布,战国时期一些地区推行的古代货币。

但是,布作为货币,古有二义,混淆难辨。

一种布是帛类丝织品。一种布是农具翻土之镈。镈、帛古音皆与布相通。

镈是农具,见于《诗经·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持)乃钱镈。”以及《国语·齐语》:“时雨既至,挟其枪、刈、耨、镈,以旦暮从事於田野。”

所以古言刀布,或者刀与帛,或者刀与镈。

镈,《说文》或说以为农具,而先秦货币有刀与镈。

帛类丝织品,在古代也曾经作为一种商品货币使用。

《管子·国蓄》:“先王为其途之远,其至之难,故托用於其重: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

《荀子·荣辱》:“又蓄牛羊,然而食不敢有酒肉;余刀、布,有囷窌,然而衣不敢有丝帛。”

杨倞注:“刀、布,皆钱也。刀取其利,布取其广。”杨注之布,当指帛。

《史记·平准书论》:“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

司马贞《索隐》:“

论货币机制及债务信用问题



原作者:冲击力(笔名)


【说明】许多年来,何新对货币本质、金融信用问题有过大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最近,何新非常关注数字货币问题,又发表有一些新的思考。本文系根据何新先生近期微博发布的思考要点提示、出版的书籍与文论,写入笔者本人的思考而成。

一、资本定价权的提出

货币是怎样形成的?何新指出,最初的货币其实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某种商品。例如在历史上,大米、布帛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即货币。

(参考何新有相关刀币、布币的考证文章,见附文《刀布考》)。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不断抽象化,其信用属性不断增强。但直到金属货币(如白银和黄金)为主导时,货币自身仍具有商品实体(实物)的一切属性。

何新指出,纸币出现,情况发生巨大转折。货币不再具有商品的所有属性,例如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的票面价值必须由背后的实物进行担保。最初发行的纸币,背后往往有黄金和白银作为抵押品。

相对于金属货币,新生的纸币是一种衍生货币或信用货币。纸币上抽象价值的真实体现者

阿拉伯人记录的中国海上交通


唐代至元代,中国与阿拉伯海上交通发展迅速。

据公元748年第五次东渡日本而遭风飘到海南岛万安州的鉴真和尚说,在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另据《贞元新订释教目录》记载,公元717年金刚智搭船从锡兰出航时,有大约35艘波斯商船随行,驶向苏门答腊的巴邻旁,然后再前往中国。

同时代的阿拉伯旅行家马素地(Masudi)在《黄金草原》一书中写道:“广府河在距广府下游六日行或七日行的地方入中国海。从巴士拉、斯拉夫、阿曼、印度各城、阁婆格诸岛、占婆以及其他王国来的商船,满载着各自的商货逆流而上。”

到阿拉伯贸易的中国商船直接驶往阿曼、斯拉夫、波斯沿岸、巴林沿岸、乌巴剌(Oballa)和巴士拉等国。由于中国与阿拉伯之间商船来往频繁,故两国史书中有关这些海上交通航线的记载甚多,本文拟根据这些记载对该航线作一初步考释。

   

    《中国印度见闻录》系由几位曾到过中国的阿拉伯商人根

个人资料
何新老家伙
何新老家伙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2,645,910
  • 关注人气:63,29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