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利玛窦《大明坤宇万国全图》关于埃及尼罗河的描述
1602年利玛窦、李之藻合作绘制的《大明坤宇万国全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地图长约380cm,宽约168cm,为明万历三十六(1608)年明朝宫廷所绘制。
《坤宇万国全图》作者是明末利玛窦和李之藻。但关于埃及及尼罗河的记述,却未提及金字塔等:
“泥羅河條【何按:即尼罗河。】
天下惟此江至大,以七口入海。其國盡年無雲雨,故國人精于天文。其江每年次泛漲,地甚肥澤,如粪其田。故國人種之五穀,以一收百,國稱富饒。”
明代埃及称“密昔儿”,但坤宇图无见此地名——则密昔儿当非专指埃及之地。
图中也不见开罗、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以及亚历山大城。只言及一城名“门菲”——即孟菲斯。
孟斐斯(Memphis)是古埃及著名城市,现在 位于上下埃及交界的米特·拉辛纳,那么据坤宇图,则当时应当是在尼罗河中之沙洲(?)。
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即在孟斐斯,而此图中则无一字言及,如果当时存在,它们也应当建立于沙洲上。
明代尼罗河有七口入江,现在只有三口。整个尼罗河河口洲地,大体皆为后来三百年所滋出,包括尼罗河入海口附近的亚历山大港城,则当日应为大海或者海滨沼泽:
利玛窦地图可以与1845年英国人绘制的近代埃及地图相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