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网文:宣统皇上溥仪的打油诗
(2018-07-02 07:42:36)
https://qc-cache.kdnet.net/upload/2018/07/01/5b38b68de17c6.jpg
末代皇帝溥仪,居然是一位被做皇帝耽误了的诗人?
而且是白话诗人?
这有诗为证。
“明日为我备西菜,牛肉扒来炖白菜,
小肉卷,烤麦黄,葡萄美酒不要坏。
你旁看,我吃菜,一旁馋坏了洪兰泰。
口中涎,七尺长,一直流到东长廊。
我大笑,把肉藏,藏在屉内满屋香。
李志源、曹振光,左右绕桌旁。
也是馋,不敢尝,瞪著眼,如笔长,吞著舌,赛黄狼。
一会我生气,叫一声:一群东西赶紧给我出中房。
哈哈哈,乐倒了三格格,对著我直说:我皇,我皇。”
这却是溥仪写的第一首白话诗,时间在1921年。
那时候的溥仪只有15岁,只是紫禁城的小皇帝,但是早已请了庄士敦做老师,学英文、数学、地理,和世界史。
小皇帝很叛逆,很新潮,穿西装,剪辫子,忙得不亦乐乎,还一度曾制定计划,想逃离紫禁城,去留洋。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春风,也吹进来了,弄得他心里痒。
很多资料上说,溥仪吃西餐是皇后婉容教出来的,这其实是扯淡。
溥仪的老师就是西人,紫禁城的御膳房也早在大婚前,就撤了,有了一中一西,另外两个房:“野意膳房”和“番菜房”。
正是在此年的生日上,当宫中按照惯例,太妃们每人都赐给溥仪一桌高档美食时,溥仪只看了看,就挥挥手,全都赏给了宫人。
他自己在“番菜房”里专备了西餐呢,根本没瞧上。
溥仪对西餐、洋酒的钟情,从那时候就没变过,这也难怪他会在一开始,就近婉容,远文绣了。
溥仪、婉容都很洋化,都爱西餐,都不大规矩,而文绣对西餐却一向敬而远之,你想,吃饭都吃不到一块的人,怎么能亲近得起来?
https://qc-cache.kdnet.net/upload/2018/07/01/5b38b6bbe09db.jpg
(首发于公众号:九鸦人物,敬请关注)
溥仪的大婚,是在下一年的12月1日,文绣比婉容早一天入宫。
这一后一妃,最为相同的,是成婚之日都独守空房,以后也基本如此,但是由于她们地位很不同,家族势力很不同,相貌很不同,性格很不同,所以以后的待遇也很不同。
溥仪没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之前,清宫乐寿堂曾有他的《大婚纪念摄影》,那上面有他一首自题诗,也是白话的,专写他和婉容。
“我也有今日这一天日子!
我俩到里边去了!
你去,我也去,
你不去,我也不去。
到底是去好?不去好?
你无言,我也没话。
你是哑了吗?
‘嚇,好看好看,别不好看啦。’
你木木含情,
我木木无语,
你会开电车,
我也会骑马。”
如果说溥仪上一首还有些数来宝的谐趣味道的话,那这一首不格律,很自然的小情诗,则就现代意味很浓,颇有点西方叙事诗的特点了。
他写西菜那首,说的既然是明日,那当然就是他想象中的情形。
美食上来的那种欢快,那种我馋死你的得意劲儿,调皮劲儿,促狭劲儿,一览无余,这哪里是个皇帝?
这分明就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富家少年,它足以把溥仪刻板的历史形象一举颠覆。
而这首情诗,则分明显露了溥仪新婚后的琴瑟和谐和心情,以及他对幸福婚姻、快乐生活的憧憬,这也完全不同于他一贯示于世人的寡情。
那时候的溥仪无疑很人性化,有极大的可塑性,只可惜他的地位、环境,和历史风云,终于把他导向了另一端。
https://qc-cache.kdnet.net/upload/2018/07/01/5b38b70912c9f.jpg
美丽的婉容,有一个开明的好父亲,内务府大臣荣源,此人历来主张男女平等,所以婉容很小就开始接受教育,有一位美国教师了,据说还上过教会学校。
婉容英文底子很好,他们夫妇那时候天天在宫中,一起吃饭,一起玩,居然还天天忽而中文,忽而英文,信来信往,显见算伉俪情深。
溥仪那时候特别想走出紫禁城,去看看,去接触更大的外部世界,过另一种生活,而他每次出行,都是十几辆小汽车跟随,也一般都会带上青春年少,同样不受禁锢的婉容和文绣。
尤其是婉容。
溥仪曾借着去看视得病的老师陈宝琛试探,这以后,宫里的规矩和大臣们的反对就不大好用了。
父亲、叔叔什么的,他都要去看,颐和园、玉泉山什么的,他也都要去看。
他有一次去颐和园,曾连连催促司机加速,直到时速高达六七十公里,吓得随行的内务府大臣绍英闭着眼睛,直念阿弥陀佛。
料想,这一定是一种我要飞的感觉。
溥仪出行、远足,遭到劝谏这是常有的事,而他成婚之后越发出行频繁,几乎再拦不住,基本都与婉容有关。
他们两个一个心思,实在是太相得了,两个地位尊贵的少年合到一处,就只有更加大胆,更加不可阻拦。
他们那时的出行,常常会惊动京城,登上报纸,因为每每都是一个大车队,还有北洋政府的警察护送,那势头,倒仿佛比慈禧老太后在时还惹目。
这样一个人物出了事,足以牵动国际视听,可真了不得,北洋政府那时最怕的还是他跑到外国使馆去,走掉,做出什么事来,所以他们1924年的那次大规模游玩,北洋政府就曾专门派出六辆摩托车。
从这一点来说,身为末代皇帝、皇后、王妃的他们三个,如果没有后面那些事的话,实在很幸运,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
https://qc-cache.kdnet.net/upload/2018/07/01/5b38b72e242e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