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我研究印度伪史的八点结论

何新:研究印度伪史的八点结论
(修改稿)
1、以历史学而论,印度无信史(指成文史)。关于唐代以前印度的历史,都只是传说而非可信历史。而且这些传说大部分来自唐玄奘的随笔式游记《大唐西域记》——也非信史,不足作为构建历史真相之工具。
2、“印度”一词来自印度河,但是,印度河却不在人们所说的今日印度。所以,今日的南亚印度被人们称为印度,实际上是历史的误会。而据玄奘说,印度地区古代多婆罗门,所以曾称“婆罗门国”。
[《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3、印度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地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脉。
印度河流域的主体部分在今日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的南亚印度,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国家(直到18——19世纪英国人进入后才把它整合为一个大印度殖民地)。
事实上,西汉以来中国古代人所说的身毒、天竺、印度,都是梵语之“Sindhu”的对音,所指地乃今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而并非指被印度大沙漠(塔尔沙漠)所隔开的遥远恒河流域(印度大平原)及其以南德干高原的南亚印度。
4、以地理而论,南亚次大陆可约略分为三大版块,见下图:
图中,左右区域的两块大平原被一个大沙漠(塔尔沙漠)隔开而一分为二:
一、以塔尔沙漠为界,西部与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相连的印度河版块,即今日的巴基斯坦,古代的天竺。
二、塔尔沙漠东侧,是恒河大平原版块,地理上也称之为印度大平原。
三、次大陆南部的山地即面对印度洋的德干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