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千万亿资产被恶意错估为 4.3万亿
呼吁国家关注这个问题:超级国民财富面临流失!
每日财经记者 金微
转帖:ws
铁道部撤销,2.6万亿元负债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甚至引发新组建铁路公司破产的担忧。
铁道部资产究竟有多少?一个通俗的说法是“铁道部资产4.3万亿元,负债2.6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81%。”铁道部长盛光祖也表示,目前铁路负债率逾61%,低于国有企业的平均负债率。
哈尔滨铁路局的一名列车长对4.3万亿元的资产说法感到不可思议。他说,哈铁局的资产就有400多亿元,他认为铁道部资产评估时没有将各局列入其中。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不清楚铁道部是怎么算出来的,4.3万亿元可能并不包括铁路线路及机车,也不包括地方路局资产,可能仅包括铁道部大楼以及直属机构,“不然不可能这么低”。
疑问:铁道部总资产4.3万亿元?
铁道部最新资产和负债率的说法源于中国债券网,一份由铁道部财务司提供、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铁道部的资产为4.3万亿元,负债为2.66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1.81%,税后利润为-85.41亿元。
截至201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8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铁路的造价节节攀升,郑西高速铁路每公里线路造价还只7000万元,而京沪高铁的造价每公里已超过1.6亿元。
王梦恕对铁道部4.3万亿元资产感到不解,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以铁路每公里2亿元评估,全国近10万公里的铁路线路就有20万亿元的资产,这还不包括车站、工厂等,固定资产至少还包括铁道部每年购买的机车、工厂等,“这些数据没法统计,如果加上地方铁路局的资产,铁道部的资产有上千万亿。”
一名铁路系统人士也表示,铁路是重资产行业
(固定资产与收入比很大的行业),铁路2012年营收9752亿元,对于重资产行业怎么可能总资产只有4.3万亿元?
另外,铁道部每月都会公布固定资产投资额,2013年铁道部安排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500亿元,其中铁路建设投资5200亿元
铁道部统计中心数据显示,2007年~2011年,铁道部固定投资额分别达到了2520.7亿元、4168.47亿元、7013.21亿元、8340.69亿元和5863.11亿元。尽管放缓了投资,2012年固定投资仍达到6309.80亿元。
根据铁道部统计中心公布的2003年~2007年投资表,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的投资总数分别为859.9亿元,901.4亿元、1364亿元、2088亿元。将2003年至2012年这9年的固定投资相加,数额为3.94万亿元。
上述铁路系统人士表示,近10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5万亿元,刨除折旧也不止4.3万亿。
回应:地方各局资产不含在内
一名证券分析师表示,铁道部的财务数据不可能有误,因为他们的负债率本身就高,怎么可能低估资产额呢?他认为,铁道部资产估值低主要原因可能是铁路的隐性价值没法评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咨询者的身份致电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该所有关负责人表示,“4.3万亿元资产是铁道部提供的数据,我们事务所进行审计,根据审计程序,4.3万亿元资产原始来源也由铁道部提供。”
当记者问到4.3万亿元是否存在高估或低估的问题时?该人士表示:4.3万亿元资产高估肯定不会,至于低估,我们审计时去掉了一些折旧。我们依据提供的资料,再进行核实,这是我们最基本的工作,这部分的资产主要是铁道部本部的数据,地方各局的资产不包含在内。“我想如果地方路局的数据含在其中,资产太多了,我都无法估计。”
公开资料显示,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成立于1988年8月,隶属于审计署,为司局级事业单位。1999年经财政部和审计署批准脱钩改制为中审会计师事务所。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是由中审会计师事务所总所及其属下部分分所,于2008年11月与亚太中汇会计师事务所“强强联合”更名为现在的名称。
记者昨致电铁道部财务司,其负责人表示不对外回答媒体的问题。
解读:铁道部以历史成本入账
资深财务专家、注册会计师马靖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会计上资产入账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主要是为了保持账面资产不动,如果没有出现资产重组,不可能将资产卖掉后再买回来。
马靖昊说,虽然会计上是以历史成本入账,但资产价值衡量也开了个口子,主要是允许资产负债表上的房地产、金融资产项目进行调整。但是,对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是不允许调整的。如果这样做,一方面报表会经常改动,另一方面企业可能会通过资产价值波动操作利润表。“以铁路为例,铁路的造价虽然升了,但不能以现在价值衡量历史的价值,铁道部肯定还是以历史成本来入账的。另外,由于铁路发展的沿袭时间很长,也不会考虑通货膨胀等因素。”
马靖昊说,在财务报表上,对于负债率的计算也是由负债额除以总资产,都是由报表上的数据直接得来的。
胡思继说,铁道部的2.6万亿元债务主要是2008年高铁建设时欠的,但现在负债率是2.6万亿元除以4.3万亿元,而资产评估又没有新的数据。“4.3万亿元低估不低估需要评估后再说,但按原来的价值来计算,不能准确反映铁道部的固定资产数。”
王梦恕认为,现在不太清楚铁道部怎么计算总资产的,但是4.3万亿元显然太少,需要进行重新评估,“如果要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数据,2.6万亿元债务计算在总资产中,比例会比较小,甚至完全可以忽略。”
铁路改企之路与“去服务型”政府改革
作者:王韬
发布时间:2013-03-12 来源:观察者网
【可以想见,以后官府会把所有的服务都出售贱卖,只留下收税的功能。。。】
铁路有很多问题,铁道部有很多弊端,确实到了需要改革的时候。但”改革”两个字写起来容易,可如何改革,如何对症吃药,吃什么药治哪些病,做起来却很不简单了。
政企合一机构的改革应当“对症吃药”
铁路需要看病吃药,甚至动手术。但如果“治疗方案”只能治好比较小的少数几个问题,但同时会造成更多更大更棘手的许多问题,那么虽然这个“治疗方案”也是叫“改革”,但肯定不应该用这个“治疗方案”。就说铁路鼻祖英国,每任首相都拿出一大堆改革方案,铁路系统从私有改国有、国有改私有、私有再部分国有化,大改了三回了,可情况一点也没让英国人满意。
经济学研究指出,“免费搭便车”效应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消费公共物品,从而享受到隐形社会福利的消费者,会隐瞒或从低申报自己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真实收益,使得公共产品供给要么入不敷出、负债累累;要么资金不足、实际供给水平远远低于最优水平。铁道部显然是又一个典型受害者。
中国铁道部的高负债,本质上是铁道部作为中国政府的一部分,提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廉价运输服务”这一公共产品,是对中国人发放的巨额社会福利的成本。而目前的情况是,不但中央财政不愿意再为这些福利成本买单;享受了巨额社会福利的国人,也大多数没有意识到或不愿意识到自己享受了铁道部提供的福利。
铁路改企,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还是仅仅把若干老问题变成更严重更棘手的新问题?
政企合一的机构,通常不外乎两大痼疾,腐败和效率低下。美国也有许多政企合一机构,例如“田纳西流域开发署”(TVA),已经迎来了它的八十岁寿辰,可没见有任何美国媒体对它喊打喊杀。就效率而言,中国铁路运输效率已经是世界第一了,因此可以说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从衡量铁路运输效率的主要指标看,中国铁路有四个“世界第一”,分别是旅客周转量世界第一、货物发送量世界第一、换算周转量世界第一、运输密度世界第一。在不进行论万亿的大规模投资,仅在现有的中国铁路系统基础上,这样的运营效率已不存在靠市场化、企业化、私营化就能提升的空间了,实际上英国铁路私营化后几大主要指标的数据变化表明,铁路私有化后效率反而降低了。
再说说靠改企来消除政企合一机构的腐败这一问题。我国在长途汽车公司、城市公交公司实际上已经这样折腾过一轮了:长途汽车、城市公交改企之后,要么不顾公共利益、价格暴涨,要么问政府索讨比以前多得多的财政补贴,要么负担公共福利不堪重负而破产;把长途汽车、公交车私营化,低价卖给私人,幻想一市场化、私有化就灵,情况反而更糟糕。结果又不得不以高的多的价钱买回来,重新国有化、由政府经营。折腾过程中,造成了人民利益严重受损、资源严重浪费,发生了更多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政企分开、改企业、市场化的改革方案,连公交车这点问题都解决不了,真是会是中国铁路的对症良方吗?结果是会消除铁路上的腐败或是增加更多腐败呢?
退一步说,就算通过企业化、市场化来消除寻租和腐败,是对症良方,但从改革历史角度看,交通部有严重的失败前科,说明它根本是拿着良方良药都没治好病,是个能力差劲的庸医。这次也应该换一个执行者,而不是让交通部这个有前科的,去负责操刀铁路改革。
如今交通部吞并铁道部,轮回折腾的历史会重演吗?能让人放心吗?从近期的热议来看,显然多数人并不能放心。
政府职能改革不能搞成单纯甩包袱
建设服务型政府,确实必须要注重政府的有限性,应该从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领域逐步退出,如果可以由社会公共组织来承担、由市场自行调节,那么政府就应当把这部分职能转移出去。
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进行政府有限性改革,政府从部分职权领域中退出,是为了政府能更好的集中精力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换句话说,“退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是说一切了之,不管市场、企业、社区、社会公共组织能不能承担,是不是会比政府管得更好,是不是做好了承接职能转移的准备,就一股脑儿切了不管了。
如果某一领域的事实证明,市场、企业、社区、社会公共组织,不但不能把这个领域管得比政府更好,甚至还变得更糟糕了,那么即便政府管得也并不完美,政府也必须得重新进入这个领域去提供公共服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能不强调政府的无私性——政府不能仅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而必须考虑到国家和人民的普遍利益、发展利益和长远利益。从低价火车票的提供,到更隐性的货运补贴,乃至配合和支持国家战略格局安排的需要,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往往复杂、棘手、困难,也很难单纯以经济利益去算计。这正是铁路系统“核算不严格、不科学、不标准”的主要成因。如果为了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为了核算严格、科学、标准,却需要抛开提供公共服务的宗旨;如果这些政府应该管的,却不愿管、不去管,那么这种“误把手段当目的”,正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应该克服的对象。
过去的铁路,是低收入者和较高收入者都可能买不到票,但大部分人终归是买到票的,尽管挤一点。铁路改企,不再提供“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廉价运输服务”这一公共产品,这真的是解决问题吗?铁路真的是可以靠企业化、市场化就能解决问题的领域吗?这好比把“拥挤的不收费道路”变为“不拥挤的收费道路”,可以让较高收入者获得畅通这一额外福利。但穷人呢?恐怕连多付钱的较高收入者也并不会满意。
政府如果单纯甩包袱,一次丢下、以后不管,别的组织或是没能力承接,或管的更不如政府,于是一块领域就变成或空白、或混乱了,最终让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的效益受损了。这显然不叫“建设服务型政府”。
原铁道部的社会福利功能该由谁承担?
原铁道部通过大大低于市场价格的客运和货运价格,向全社会提供了巨额社会福利。不仅仅是坐火车出行的人得到了补助,因为铁路客运价格压低了其他交通工具的价格,所有使用其他方式出行的人,也都从中得到了隐含的社会福利。全社会所有不与世隔绝的人,都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从较为低廉的物流成本中获益。
我们知道,美国有些地方把救火队私营化了,于是当不缴防火费的某家人家着火时,救火队就会在旁边看着,在户主补交防火费之前,绝不动手救火。但铁道部能拒绝给特定人群提供廉价运输服务吗?例如说,凡是赞成取消铁道部的大学生,就拒绝提供服务,不卖给他春运车票;或者就算买了车票,也要把他从人海中挑出来强行退票,这样做可能吗?做不到,也不可能去做。因此从公共性来说,铁道部提供的廉价运输服务,具有特别大的共有资源属性,也理应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容忍。
原铁道部提供的廉价运输服务,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而且还不断的增加这种公益性社会福利的供给,但增加这些社会福利供给的成本,并没有由财政税收直接承担,而是转变为了铁道部的负债。
从物价指数增长和收入增长来看,中国铁路客运票价,实际仅为1995年的30%。从运营效率和公允成本来说,中国铁路客运票价,普客至少应上涨400%才合理,动车和高铁也应上涨150%才合理。若从完全市场价格来看,则中国铁路客运票价,普客至少应上涨550%才合理,动车和高铁也将上涨150%。中国铁路货运价格,虽然这些年来有小幅上调,但也跟不上物价指数增长的成本上涨速度,更不用说与完全市场价格的距离了,至少也需上涨250%才合理。
由于原铁道部提供的服务是远远低于市场价格的社会福利,所以极大数量的以市场价格定价肯定买不起或不舍得买车票的穷人,也能享受铁路运输服务。而且还迫使其他运输方式也向乘客让利,因此其额外社会福利也是巨大的。从社会福利的价值来看,笔者认为仅近20年的累计价值,就相当于3.4万亿人民币,其中客运1.3万亿、货运1.1万亿、额外福利约1万亿。具体数值见仁见智,但一定是以万亿为单位的很大数目。即便不计算额外福利,直接福利2.4万亿,也接近铁道部负债总额了(铁道部负债约2.6万亿,但其多为商业贷款,应撇去利滚利影响。)铁道部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一部分,社会福利开支也是中央财政的一部分,因此理论上来说铁道部根本没道理负债高企,全国人民享受了社会福利,也应该负担福利的成本,就好像被直接用于消除贫困、救助穷人一样。
铁路改企,这不等于铁道部历年来需要对国人的福利供给,就凭空消失了。更不等于未来的分出来的政企两部分,就不需要为此头痛了。
隶属大交通部管辖的小铁路局,显然既无此职权也无此财力去承担。而改组为企业的中国铁路总公司,既然是承担原铁道部的企业职能,当然更不应该负担这样的社会福利功能。
是的,拆分铁道部的方案提出,国家继续支持铁路建设发展,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但这跟没说有什么区别?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谁来决断、谁来出钱?
如果是中央财政,那不拆铁道部不也一样应该提供吗?铁道部是中央人民政府的一部分,社会福利开支也是中央财政的一部分,如果是中央财政早就开始提供公益性补贴,铁道部一分钱负债也不会出现。全天下也没有只能对企业以财政拨款提供巨额补贴,反倒不能对兄弟部委提供财政拨款的道理吧。
但财政第一不愿意提供(预算案里根本没有这样巨大的一笔钱),第二也确实拿不出这每年几千亿的巨额社会福利补贴成本。那么谁来负责?总得有个单位来负责筹集那么大一笔钱吧。财政部不负责,也没有别的人能负责,所以这“建立健全规范的公益性线路和运输补贴机制”当然要被怀疑是一句空话。
实际只剩下这句“加快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运价改革”,也就是干脆谁也不负责这块社会福利了,改成市场化价格了。这是否意味着,“廉价运输服务”这一公共物品,这块社会福利整个切掉,以后不继续提供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