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会资料:共济会员、著名作家司汤达
标签:
杂谈 |
司汤达
【来源:法国文学百科全书】
ws按:司汤达是老何最喜爱的古典作家之一。
本名:马利-亨利·贝尔
Henri-Marie Beyle
出生 1783年1月23日,法国格勒诺布尔
逝世 1842年3月23日 (59岁),法国巴黎
职业 作家
马利-亨利·贝尔(Marie-Henri
Beyle,1783年1月23日-1842年3月23日),笔名“司汤达”(Stendhal,一译“斯丹达尔”)更有名,是一位19世纪的法国作家。他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
练的笔法而闻名。他被认为是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最有名的作品是《红与黑》(1830)和《帕尔马修道院》(1839)。
生平
贝尔生于1783年,父亲是律师舍吕宾·贝尔,母亲是亨利埃特·加尼荣。
1800年5月7日,贝尔与达吕兄弟一起,跟随拿破仑向意大利进军。作为政府的书记员,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一直受他青睐的城市——米兰度过的。他的小说《帕尔马修道院》中的很大一部分似乎受到了这段生活经历的影响,带有自传性。
他是马伦哥之役的目击者,并于此后加入了龙骑兵第六龙骑兵团,10月23日,被提升为少尉。
1806年,他参加了法兰西共济会的分会:圣加洛林会。
1812年7月23日,他随军前往俄国,9月14日到达莫斯科,之后,他取道柯尼斯堡撤回巴黎。
拿破仑倒台后,他拒绝在新政府中任职,定居于意大利的米兰,在那里他遇到了佩利科,曼佐尼,拜伦勋爵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人物。
1821年,由于和一些意大利爱国者的友谊,贝尔受到了奥地利政府的怀疑,被逐出了米兰。在巴黎,他感觉自己是个陌生人,因为他从不承认当时法国的艺术,如文学、音乐或绘画的价值。
在这段时间,他出版了《论爱情》(1822),此书在11年中只卖出17本,尽管它日后很有名;《拉辛与莎士比亚》(1823-1825);《罗西尼传》(1824);《D'un
nouveau complot contre les
industriels》(1825);《罗马漫步》(1829)和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芒丝》(1827)。
七月革命后,1830年9月25日,他被提名为驻特里斯特的大使,但奥地利政府拒绝了他,因此他被送往契维塔-韦基亚。《红与黑》出版了,却没有激起人们什么兴趣。
1835年1月,贝尔被提名为荣誉军团骑士。
1838年他出版了《旅人札记》,1839年出版了《帕尔马修道院》,这是他最后发表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第一部真正获得成功的作品。巴尔扎克曾在《巴黎人杂志》中兴致勃勃地谈到这部小说。
1841年4月5日,贝尔第一次中风。一年后,1842年4月22日,晚上散步时,他又一次中风。次日清晨贝尔去世。1842年4月24日,他被葬在蒙马特墓地。墓碑上写着:米兰人阿里戈·贝尔长眠于此,他活过,写过,爱过。
贝尔的笔名司汤达无疑来自今天的萨克森-安哈尔特的司汤达这个地方,然而他怎么会起这个名字尚存争论。根据一种看法,贝尔选择这个名字是为了向来自司汤达的约翰·J·温克尔曼致敬。与此相反,根据另一种看法,贝尔甚至表示过对温克尔曼的轻蔑,而他选择这个笔名是因为他家在此拥有田产。
后一篇:共济会资料:共济会与自由女神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