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济会资料:莫扎特、贝多芬与共济会

(2012-06-25 07:09:02)
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27~179112.5),欧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之一,也是至今为止最为人广泛喜爱的音乐家。

莫扎特曾经担任过奥地利共济会的会长,他也是光明会(共济会分支)的秘密会员。

1777年21岁的莫扎特,佩戴着教皇颁发的金马刺勋章Orden vom Goldenen Sporn。
共济会油画家特别在这幅作品中让莫扎特使用了共济会的揣手密礼姿势,虽然莫扎特加入共济会时是28岁。

共济会资料:莫扎特、贝多芬与共济会

1、莫扎特生平

  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生于奥地利中部城市萨尔茨堡一个宫廷乐师家庭,他从3岁就显示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5岁开始作曲。

  莫扎特是著名的音乐神童。1762年,6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

  莫扎特被邀请到宫廷中和大主教堂演奏他自己谱写的钢琴曲,他被要求蒙上眼睛弹奏钢琴,然而这丝毫不能为难住他。

  那如同行云流水般的天籁之音,让所有围观的人难以相信这些作品和乐音是出自一个六岁的孩童之手。自那时起,莫扎特便震撼了整个维也纳上流社会,以至整个德国和欧洲。童年莫扎特被惊为天人。

 莫扎特用他特有的音乐让启蒙时代浪漫主义兴起时期的维也纳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

2、莫扎特与奥地利共济会 
 据奥地利共济会的资料,莫扎特1784年12月14日加入慈善会所Loge Zur Wohlthätigkeit,成为石匠学徒。
当时的奥地利共济会会长、贵族Otto Heinrich von Gemmingen-Hornberg是他的支持者和好朋友,也是光明会成员。
莫扎特常去共济会会所参加集会。1785年1月7日莫扎特升级成为石匠副手,并很快晋升为石匠大师。
他的父亲Leopold Mozart也加入了共济会。
1785年12月11日奥地利皇帝Joseph II.世发布光明会禁令和限制共济会法令Freimaurerpatent,冯·伯恩作为光明会首脑,他的和睦会所被迫与其他会所合并。
莫扎特没有退会而转会成为新希望Zur Neugekrönten Hoffnung会所成员。

莫扎特的交际圈几乎都是共济会成员,他的好友、赞助人里希诺夫斯基亲王Karl Alois, Prince Lichnowsky是与他同一会社的兄弟,还有他的好友、赞助人冯·斯维腾伯爵Baron Gottfried van Swieten,商人、贷款人Michael Puchberg,没有这些共济会员的资助,习惯于过挥霍生活而多次濒临破产的莫扎特无法生存。然而最终莫扎特仍然死于贫困。

莫扎特在多部作品弘扬共济会所倡导的启蒙和异天主教的非正统宗教思想。莫扎特的多部作品是为共济会制作的。莫扎特通过音乐表达共济会启蒙主义时代宣扬的人道、宽容、自由的理想,与传统的贵族音乐形式完全不同。莫扎特的音乐被看做18世纪浪漫主义音乐产生的思想源头。

共济会音乐充满了象征主义元素,如共济会的入会仪式要敲三次门。莫扎特将这一暗号表现他的作品中。在一些为共济会制作的音乐的旋律中,如在歌剧《魔笛》中,很多仪式的场合都使用了三次重奏来表达。

莫扎特的《魔笛》是最著名的共济会代表性音乐作品,从内容到形式上充满了共济会的神秘涵义和象征。有研究者认为,莫扎特可能是接受共济会指示,要在舞台上以象征性的手法来宣传和颂扬共济会的学说而创作这部作品。

歌剧中黑暗女王和三侍女象征了旧时代的蒙昧无知,来自埃及的光明大祭司则象征了文艺复兴和启蒙,波希米亚王子接受和通过种种考验最终与情人终成眷属——反映了共济会员的入会和解救仪式,贯彻全剧的降E大调的旋律,加强了这种神秘意义。

音乐评论家纽科姆·康迪伊在《莫扎特师兄弟和“魔笛”》Newcomb Condee: Brother Mozart and The Magic Flute一文中这样写道:“‘三’这个数对共济会具有深刻的意义,它始终贯串在《魔笛》中:三位夫人,三个青年,三座神殿,等等。……共济会原本也有‘智慧’、‘理性’和‘自然’三神殿。观众中的共济会会员会认识到考验时卫士的铠甲的象征性,考验中土、气、水、火的象征性,还有三位侍女的银矛、帕帕吉诺的金锁、萨拉斯特罗骑的狮子拖的车、塔米诺如死一般的昏厥和夜后为光明所击败的象征性。”

3、莫扎特的神秘死亡
   
  但是莫扎特一生的个人生活十分潦倒。他生命中的最后两年疾病缠身,经济窘迫,他曾说:“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但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
 
  1791年,这位伟大的天才在35岁时英年早逝,悲伤神秘地离开了人间。

   莫扎特的死至今在还是个谜。其中有一种说法是与共济会的暗杀有关,因为后期莫扎特与共济会的戒律发生矛盾而 要求分道扬镳。
   
   据说,莫扎特是在为一个神秘的黑衣陌生人谱写完一首安魂曲之后,发生了莫名其妙的死亡。而这首安魂曲便是现在闻名于世的C小调庄严弥撒,它与巴赫的B小调弥撒和贝多芬的庄严弥撒并称为世界上三大伟大的弥撒。 
   
   虽说这首安魂曲是为别人而作,但是莫扎特的神秘死亡让世人们感觉此曲似乎是为他自己所作。

  生前,莫扎特为共济会创作了许多部音乐作品,其中著名的包括:

艺术歌曲《兄弟旅程》Gesellenreise,作品编号K.468,1785年3月,用于学徒就职仪式。

男声大合唱《石匠的快乐》Die Maurerfreude,编号K.471,1785年4月24日首演。

共济会葬礼曲Maurerische Trauermusik,编号K.477/479a,1785年11月。

共济会主题歌曲二首,编号K. 483 and K.484,1786年1月14日,为庆祝共济会新希望会所成立。

钢琴伴奏男声合唱《致伟大造物者》, Die ihr die unermesslichen Weltalls Schöpfer ehrt, 编号K. 619,1791年。

共济会小合唱Kleine Freimaurer-Kantate《大声宣告我们的快乐》Laut verkünde unsre Freude,编号K.623, 1791年11月18日。

等等。



   此外,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也是普鲁士的共济会成员。他的很多传记作者指出他参加过波恩共济会的音乐会Loge des Frères Courageaux à l'Orient de Bonn。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