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图表看美国量化宽松的悲惨失败

(2011-06-22 16:37:56)
标签:

杂谈

从图表看美国量化宽松的悲惨失败


糟糕的非农就业数据公布后,媒体有一些报道认为数量宽松是一个悲惨的失败。CNBC的DavidFaber和Zero Hedge的Tyler Durden就都抱有同样的观点。我认识的一个聪明的家伙发给我一些和这个想法有关的图片。基本情况是,除了确实提振了股票市场这一事实之外,数量宽松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可衡量的贡献。我们将不会看到第三轮数量宽松QE3(依本人愚见),因为甚至伯南克本人也知道数量宽松屁用没有。
  下面的几个图表展示了各种不同的经济指数与数量宽松变化之间的关系,数量宽松用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来衡量。
  ◆房地产  从这张图表的早期部分看,房价似乎跟随了数量宽松的实行。但是不要被假象欺骗了。房价的短期上涨要归功于对首次购房者的税收优惠。【显而易见的是这些财政刺激只是将未来的消费偷到现在。】减税优惠过期后,房价又重回下降通道。第一轮数量宽松(QE1)和2009年的房价跳跃没有任何关系。而第二轮数量宽松(QE2)对房地产市场的衰退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http://static5.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60acadcbbcc3d040000-609-357/chart.jpg
  ◆GDP
  在这张图表上,我看不到QE1(特别是QE2)对经济增长有任何可衡量的贡献。2009的GDP增长是《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也就是8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的结果。当政府支出减少后,GDP也开始下降。政府支出确实促进了经济增长。数量宽松只有很少或几乎根本没有效果。
http://static7.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62bcadcbb2536210000/chart.jpg
  ◆就业
  美联储也许会用下面这张图来证明他们改善了就业。回想一下全国人口普查带来的临时性雇佣是2010年三月份到六月份就业大量增长的原因,我认为今年比去年就业小幅增长的原因是人们被逼接受原本并不想要的工作,而不是真正的或健康的工作机会增加。
http://static6.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651ccd1d57e481e0000/chart.jpg
  如果伯南克真的辩护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促进就业的,那么我将用下面这张可以显示过去和现在情况对比的表来反驳他。基本意思是,在经历了数万亿美元政府支出和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大幅扩张之后,我们的就业是仅仅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并非巧合的是现在平均房价也在2000年的水平。)
http://static8.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671ccd1d57c481e0000/chart.jpg
  ◆股票/大宗商品
  伯南克和他的主要副手Brian Sack都曾不止一次地说衡量数量宽松是否成功的最好方法是看它对股价的影响。扩张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和上升的标普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是85%R^2。据此,人们可以安全地认为廉价资金确实可以推高股票价值。但我要说的是,“这关我什么事呢?”上面的所有图表都显示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改善。【实际上,高价格的股票对消费者支出的影响非常有限。】没错,股票持有是相当广泛的。但对大多数拥有401K帐户的人来说,他们只不过是挽回了一部分几年前的损失而已。全国只有前5%的人发了大财。就像我说的,这关我什么事呢?
http://static6.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6d949e2ae3827130000/chart.jpg
  我希望伯南克有一天真的用数量宽松对股市有好处这一论据。如果他真敢尝试这样做,这样的辩解只会令他颜面扫地。股市和数量宽松的相关系数在85%,这和大宗商品和数量宽松的相关性是完全一致的的。所以实际上数量宽松带给我们的只是富人更富,而另外95%的人不得不为消费的每样东西付出更高的价格。
http://static6.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6f949e2ae542b050000/chart.jpg
  注意最近以来在股票和大宗商品的图表中都产生了交叉,这可是非常大的危险信号。
  ◆民众穷苦境遇
  对数量宽松而言,我认为下面这张图说明了一切。数量宽松和政府发给贫民的食品券在同步增加。你可以说数量宽松一个失败了吗?
http://static5.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73acadcbbe03b120000/chart.jpg
  ◆利率和将来
  最后一张图表有一个问号是有重要原因的。图表显示了数量宽松的时间期限,同时跟踪了十年期债券和标普指数的表现。请注意前两轮数量宽松和债券收益率几乎完全的相关性。有数量宽松时,收益率上升;没有数量宽松时,收益率下降。怎样解读这一现象呢?这是否意味着没有日常的数量宽松经济就将停滞,债券收益率就会下降呢?又或者这意味着市场如此恐惧数量宽松的暗含之义(货币化),当宽松政策在执行时,人们就厌恶而抛弃债券?我想也许两者都有一点。
http://static5.businessinsider.com/image/4dea375e49e2ae3827180000/chart.jpg
  注意在图表的末端有一个正在形成的背离。这个背离恰恰在伯南克宣布数量宽松结束时开始形成。这不是一个巧合。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债券市场是比股票市场更好的未来“晴雨表”。债券市场对即将来临的麻烦给出了一些重要的信号。有一件事情你可以相信。这个背离不会持续很久。要么利率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上升,要么股票市场将遭受重击。
----------------------
美国上周打破了—项纪录。最新的房价跌幅表明,房地产价格较峰值已下跌 33%——这甚至比约翰•斯坦贝克创作《愤怒的葡萄》一书时31%的跌幅还高。尽管失业率没有退回到大萧条时期的水平,但 9.1%的失业率仍足以让白宫焦虑不安。

    美国是个受严峻问题困扰的国家。近六分之一的人口靠政府食品券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虽然10年前的预算还略有盈余,但现在已达到希腊的赤字级别。华盛顿的政策已处于瘫痪状态。

    一些人认为,问题能轻易解决,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又是唯一的军事影响力遍及全球的国家,它幸运地持有国际储备货币,而且还具有每隔二三十年就能使自己脱胎换骨重获新生的骄人纪录。

    事实还不止这些。美国大学教育水平一流,吸引着全球顶尖学子,同时推动了尖端技术的发展。因此,美国很可能摆脱次贷危机漫长的噩梦,并变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美国企业稳健的财务状况能在未来几年掀起新一轮投资浪潮。

    让我提出另一种假设。2011年的美国就像公元 200年的罗马或是一战前夕的英国:一个处于权力顶峰但裂痕开始显现的帝国。

已处文化堕落晚期

    罗马和英国的经历表明,形势一旦开始恶化就无力回天。以下是一些祸到临头的征兆:军事过度扩张、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外强中干、公民入不敷出靠举债度日、曾经有效的政策不再奏效等。居高不下的暴力犯罪率、肥胖成为流行病、沉迷色情及能源使用过度,或许在告诉我们:美国已经处于文化堕落状态的晚期。

    导致帝国衰落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些因素却不断显现。人们最初不愿承认有很多令人烦恼的事情,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竞争对手挑战稳定的国际秩序。对西班牙来说,当时的劲敌是英国;对英国来说,对手是美国;而对美国来说,威胁来自中国。

    英国在1914年后急速衰败。在1945年美苏统治的两极世界里,英国只能扮演一般角色。曾是19世纪金本位制核心的英镑迅速失去了作为储备货币的所有光辉。早在1851年的首次世博会上,就有人担心,更具野心、效率更高的德国和美国制造商会威胁英国工业霸主地位。但人们没有采取相应政策应对。1 9世纪后半叶,经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重心从英格兰北部转移到南部,从制造业转移到金融业,从生产转移到以投资收益为生。到1914年,不祥之兆已显现。

    今天的美国在两个重要方面有别于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它的领土要大得多,这意味着它受益于整个大陆的规模经济效应。美国在21世纪前半叶具有重要战略性的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1914年的英国过度依赖煤炭和船舶制造这两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苟延残喘的行业,未能尽早了解新兴技术的重要性。

    尽管如此,两国之间仍有相似之处。长期以来,美国经济重心从制造业转向金融业。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制造商发起的挑战与日俱增。

经济复苏希望破灭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复苏与以往周期模式之间的鲜明反差。一般情况下,美国经济复苏时,由于下调利率将鼓励消费者消费,鼓励建筑业建造更多房屋,失业率就会大幅下降。然而,这次情况却截然不同。泡沫时期的建房热甚至在房价暴跌和不断上升的失业率导致人们纷纷取消抵押品赎回权之前就已经使房屋过剩了。美国房屋过剩已经到了甚至不知如何处置的程度,而这种状况在今后多年都不会改变。

    过去几个月,关于经济状况糟糕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人们对经济持续复苏所抱的希望因此破灭。乐观的看法已被对美国出现二次探底衰退的担忧所代替。

    在房地产市场,作为美国深层次经济萎靡不振的一个征兆,二次探底衰退已经出现。减免房屋所有者的税收只能为惨淡的市场带来暂时的缓解,数百万美国人目前居住的房屋价值已经低于他们购买时所付的价钱。最新数据显示,进行住房按揭的28%以上的美国家庭处于负资产状态。美国人消费时更加慎重也就不足为奇了。商品价格上涨使问题进一步恶化,因为它推高了通胀,降低了工资收入的购买力。

    宏观经济政策也证明不如以往有效。不过,这不是由于缺少尝试。美国短期利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为零,已实施两次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第二次即将结束。尽管美元是储备货币,但美国过高的预算赤字仍招致信用评级机构的警告。

    政策始终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这是因为美联储、财政部和总统的巨大恐惧是害怕重现20世纪30 年代的情景。那时,经济低迷大多是由通货紧缩的经济政策所致,该政策加剧了上世纪20年代股票市场泡沫破裂引起的大萧条。当前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收效甚微,这说明美国在结构上远不如上世纪30年代。要克服这些不足就需要打破金融对经济的束缚,采取措施提高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降低他们对贷款的依赖性,还需对房地产市场网开一面。总之,美国必须重新发现当初使之强盛起来的特质。但这又谈何容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