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看世上最贫穷肮脏的选票民猪之国——印度(图片随时更新)

(2011-06-05 17:25:08)
标签:

杂谈


[本贴随时补充更新图片,特此敬告各位博友,谢谢关注]

转贴:wanshi
提示:本帖图片都为最近拍摄,随时网络更新。
本帖中有大量可能引起生理和心理不适反应的图片,敬请网友慎入。
此贴可以揭破“民煮渍油精蝇”鼓吹的又一个神话。

  本文拍摄者的说明:
[印度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选民主自由国家,是中国自由党捧为亚洲天堂的圣地之一。
以下最新图片为你展示真相。]
 我游历了世界上许多地方,但印度是我去过最脏的国家,有人说两侧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更
糟,那应该超出我的想象范围。
在印度的两个月内,我从南到北,到访一些书上介绍的观光城镇,也在火车、巴士上路经无数
不知名的农村和无边无际的田野,有人的地方都有共同点——脏、乱、臭。有趣的是,我也看
见无数外国游客流连忘返。
 佛陀2500年前悟道的小镇菩提迦耶(Bodhgaya),多少年来游客和朝圣者骆绎不绝,带来
的外汇却集中在少数酒店集团或观光业者的口袋里,当地人还是活在赤贫和脏乱中。古镇的大
街旁,垃圾撒满地,野生动物争先恐后把垃圾当早餐。仔细看,有野猪、野狗和山羊,有时神
圣的牛大哥也会赏脸。难怪当地人很少吃肉,这些动物都是靠垃圾活命的。
  
  牛粪是最环保的燃料
印度的土地干燥,树木不繁茂,有时放眼过去大地一片荒芜。乡下人也烧柴,但更喜欢把牛粪
当燃料。城镇里,无数圣牛满街乱走,随地拉屎,收集非常方便。牛粪是最环保的燃料,也可
以减少对树木的砍伐。而每天大量生产的牛粪不拿去烧的话,小镇也许很快被淹没。
 经常看见妇女收集了新鲜的牛粪,用双手和干草搅拌,然后整齐地贴在墙上晒。牛粪主要的
成分是圣牛消化不了的草,这种味道对印度人来说是最自然的,游客呆久了也就习惯。我在印
度逛了两个月,对满地的牛粪和无孔不入的牛粪味逐渐接受,比起肉食动物的粪便,牛粪的味
道并不浓。印度人对传统和圣牛始终如一的情操,也不禁让我反思现代人轻浮功利的态度。
  普里(Puri)是印度东海岸有名的度假圣地,天堂和地狱共存。酒店区是游客的碧海蓝天,
另一边则是一望无际的清贫渔村。村民的草屋是垃圾浪潮中的孤岛,感觉垃圾从来没人清理。
最让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整村人都在海滩上大便。不只村民在海滩上拉屎,郊外的路边也常看
到这样熟悉的身影,而印度男人从来都是光明正大,不会都在草丛后遮遮掩掩。每个印度大城
小镇也有男人当众展现他们特殊的文化;就连大都市加尔各答(Kolkata)最繁华的大街,也
有提着公事包的上班族,背着身后的人潮在墙角撒尿。
  
  在海边或田野解手无可厚非,毕竟这是我们老祖宗一贯的作风,印度人只是保留了千百年
不变的原始生态。这是当地人生活最自然的一部分,只有我们外国人大惊小怪。只不过在大城
市也当街撒尿,终究不太雅观,但我深信随着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印度城市很快就会焕然一新。
中国的厕所文明在十年内突飞猛进,同样是东方古国的印度为何不能?
  我脏,可是我精彩。在恒河边的古城瓦拉纳西(Varanasi),每天有人在墙角的土堆上大
小便,屎尿垃圾一切回归圣河,各地的朝圣者还在水中刷牙、洗脸、沐浴、游泳。然而,肮脏
的恒河和瓦拉纳西却是印度最有魅力的地方,许多外国游客爱上这里,一呆几个月。我住了一
段时间,融入了当地生活,和当地人一起在河里畅泳。古城浓郁的艺术气息和宗教精神让我忘
却物质方面的贫乏。这就是印度人繁衍至今的秘诀:精神高于物质。
  
  印度的确脏乱臭,不过也是我到过最有收获的地方,否则这两个月来不会遇到那么多不断
重访和甚至留下来不走的外国人。台湾舞蹈艺术家林怀民说过,当他的舞蹈创作遇到瓶颈,就
会去一趟印度。
  也许,只有在最恶劣的物质环境和最原始的生活中,才能够找到最深层的精神启发???

那就请看图吧!
天堂和地狱共存的度假圣地普里

 

天堂和地狱共存的度假圣地普里

 

天堂和地狱共存的度假圣地普里

 

天堂和地狱共存的度假圣地普里

 

天堂和地狱共存的度假圣地普里

 



著名的恒河边的古城瓦拉纳西

 

著名的恒河边的古城瓦拉纳西


集市的运尸人

 
 

作者:zhouyulin_xy 
 
  <<我拒绝说它美丽>>
  
   昨天的日记还兴高采烈地写到越过恒河时的壮美夜色,但现在提笔时眼前的图像完全变了。昨天因参拜了鹿野苑满心喜悦,现在却怎么也喜悦不起来。原因是,我们终于去了恒河岸边,看到了举世闻名的"恒河晨浴"。
  
    早晨五时发车,到靠近河边的路口停下,步行过去。河边已经非常拥挤,一半是乞丐,而且大量是麻风病乞丐,不知怎么任其流浪在外。
  
   
    赶快雇过一条船,一一跳上,立即撑开,算是浮在恒河之上了,但心绪还未舒展。好几条小船已围了上来,全是小贩,赶也赶不开,那就只能让它们寄生在我们船边,不去理会。
  
    从船上看河岸实在吃惊。一路是肮脏破旧的各式房屋,没有一所老房子,也没有一所新房子。全是那些潦潦草草建了四五十年的劣质水泥房,各有大大小小的台阶通向水面。
  
    房子多数是廉价小客店,房客中有的是为来洗澡住一二天,也有为来等死住得较长久的。等死的也要天天洗澡,因此房子和台阶上挤满了各种人。
  
    更多的人连小客店也住不起,特别是来等死的老人们。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哪有这么多钱住店?那就只能横七竖八栖宿在河岸上,身边放着一堆堆破烂的行李。
  
    他们不会离开,因为照这里的习惯,死在恒河岸边就能免费火化,把骨灰倾入恒河。如果离开了死在半道上,就会与恒河无缘。大家可以想一想,这么多蚂蚁一般等死的人露宿河边,每天有多少排泄物?因此整个河岸臭气冲天。
  
    此刻,天未亮透,气温尚低,无数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河水里了,看得出有的人因寒冷而在颤抖。男人赤膊,只穿一条短裤,什么年龄都有,以老年为主,极胖或极瘦,很少中间状态。女人披纱,只有中老年,一头钻到水里,花白的头发与纱衣纱巾纠缠在一起,喝下两口水又钻出来。没有一个人有笑容,也没见到有人在交谈,大家全都一声不吭地浸水、喝水。
  
    有少数中年男女蹲在台阶上刷牙,没有人用牙刷,一半用手指,一半用树枝,刷完后把水咽下,再捧上几捧喝下,与其他国家的人刷牙时吐水的方向正好相反。
  
  
  


 
  来了一个警察,拨弄了一下河岸上躺着的一个老人,他显然已经死了,昨夜或今晨死于恒河岸边。没有任何人注意这个场面,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死者将拖到不远处,由政府的火葬场焚化。但一般人绝不进那个火葬场,只要有点钱,一定去河边的烧尸坑。这个烧尸坑紧贴着河面,已成为河床的一部分,一船船木柴停泊在水边,船侧已排着一具具用彩色花布包裹的尸体。
  
    焚烧一直没停,恶臭扑鼻,工人们浇上一勺勺加了香料的油脂,气味更加让人窒息。这一切不仅让所有的人都能看到,而且居然成了恒河岸边最重要的景观。几个烧尸坑周围很大一片陋房,全被长年不断的烟火熏得油黑。
  
    火光烟雾约十米处,浮着半头死牛,腔体在外,野狗正在啃噬。再过去几步,一排男人正刷牙咽水,一口又一口。
  
    我们太脆弱了,看到这里,全都趴在船沿上站不住,要把胃里的一切全都翻腾出来。
  
    我请读者原谅,不得不动用一些让人很不舒服的描写,这与我过去唯美主义的习惯完全不同。我不想借此表现对另一个民族的鄙视,却也不想掩饰我对眼前景观的态度,因为这里的悲哀关及全人类。
  
    人之为人,应该知道一些最基本的该做和不该做。世间很难找到一头死象,因为连象群也知道掩盖。
  
    再一次感谢我们的先秦诸子,早早地教会中国人懂得那么多"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己之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好像管得严了一点,但没有禁止,何以有文明?没有围栏,何以成社会?没有遮盖,何以有羞耻?没有规矩,何以成方圆?
  
    在恒河边,我看到的是,人的肮脏、人的丑陋、人的死亡,都可以夸张地裸露,都可以毫无节制地释放给他人、释放给自然。
  
    由于人口爆炸,这种行为正在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聚集,庞大的人群正日以继夜向河边赶来。
  
    说什么要把自己的生命自始至终依傍着恒河,实际上是毕其一生不留任何余地地糟践恒河。我愤恨地想,早年恒河还清,尚能照见人脸的时候,人们至少还会懂得一点羞耻吧,现在在恒河眼中,这群每天早晨破衣烂衫地一个劲儿排污、长时间拥塞在河边等死,死后还要把生命的残渣丢在河水中飘荡、炫耀的人,到底算是什么?
  
    我知道一定会有人向我解释一个天天被河水洗涤的民族多么干净,一个在晨雾中男女共浴的图景多么具有诗意,而一种古老的文明习惯又多么需要尊重。这正如一直有人劝我,写得轻松愉快一点吧,别再那么较劲、那么沉重。对这一切解释和劝说我全然拒绝。今后哪怕有千条理由让我来说几句"恒河晨浴"的美丽,我的回答是:眼睛不答应,良知不答应。我在那里看到的不是一个落后的风俗,而是一场人类的悲剧,因此不能不较劲,不能不沉重。
  
    恶浊的烟尘全都融入了晨雾,恒河彼岸上方,隐隐约约的红光托出一轮旭日,没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静上升。我看着旭日暗想,对人类,它还有多少耐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