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惊爆史上最大“毒食品”案,震惊世界!
标签:
杂谈 |
http://upfile1cdn.kdnet.net/UploadSmall/2011/05/31/201153192252287158.jpg
http://upfile1cdn.kdnet.net/UploadSmall/2011/05/31/201153192354439380.jpg
台湾发现塑化剂(DEHP)污染食品事件曝光之后,事态有如“超级龙卷风”般席卷台湾,包括金车、盛香珍、台糖、长庚、味全、白兰氏等多家知名厂商纷纷中招,截至26日中午为止,被牵扯在内的厂商多达168家,涉及的产品遍及饮料、乳品、健康食品与药品等。高雄市1位议员的妻子疑似因为长期饮用含塑化剂饮品而罹患大肠癌,更令消费者人心惶惶;而主管单位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局长”康照洲,却坦承除了饮料之外,他“不知道塑化剂还被用在哪里”。由于部分产品营销海外,马英九已责成行政部门尽速厘清源头,既让民众喝得安心,也要避免重创台湾形象。
台湾“卫生署”日前揭发,不肖厂商昱伸香料公司使用有毒、恐致癌的塑化剂制造食物添加剂起云剂,时间长达30年,并透过下游厂商将这种食品原料供应台湾至少45家饮料、乳品、健康食品制造商与药厂,台湾恐有三分之一市场被“塑化剂原料”攻占。
其中,德康生技公司生产的“通畅包酵素饮品”就被确认使用到含塑化剂的原料。高雄市议员陈政闻与妻子黄侦洁26日召开记者会,表示32岁的黄侦洁7年前因排便不顺到诊所就诊,经由诊所购买德康生技公司生产的“通畅包酵素饮品”,一吃就是7年;没想到两周前检查发现罹患大肠癌末期并且转移到肺、肝,怀疑两者之间有关联性。
对此,彰化地检署襄阅主任检察官陈德芳表示,昱伸负责人赖俊杰所触犯“食品卫生法”部份,在刑事责任方面,可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导致民众罹患重病或死亡,将会依事证朝杀人重罪方向侦办。
由于黑心起云剂污染食品案延烧海内外,重创台湾产品形象,可能造成对经济的冲击,并引发消费者恐慌,马英九办公室发言人范姜泰基说,马英九高度重视,已直接与“行政院长”吴敦义电话联络,责成相关单位必须追本溯源,依法惩处制造商;同时务必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掌握透明、正确的信息,既能安心饮用,也不会波及无辜厂商。
由于目前的检查过程可能缓不济急,台湾“卫生署”要求任何有可能怀疑或确认使用塑化剂的饮料,都必须立即下架;“食品药物管理局”也呼吁各饮料食品业者自清,赶快主动送检自家产品,提出不含塑化剂的无毒证明。但台湾目前只有9家拥有检验塑化剂能力的实验室,1天就收到150到200件厂商送验的食品检体,在1个小时只能验6件的速度下,即使检验人员全面加班还是消化不完,出现大塞车
上海商报
提要:此次DEHP塑化剂风波虽在台湾发生,但早已被一系列食品危机弄成惊弓之鸟的大陆消费者不可能不产生联想——大陆同类厂商有没有购买、囤积和使用过这类有害添加剂?
波及台湾几乎所有食品、饮料大厂和品牌的含DEHP塑化剂风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食品危机,中国大陆多处城市也已发现涉嫌含有有害塑化剂成分的台湾问题产品。
在严峻威胁面前,大陆有关方面采取了一些必要行动,质检总局宣布自6月1日起暂停进口台湾问题产品,并责令出入境检疫机构加强检疫,对不能提供合格检疫检验证明的台湾相关产品暂停进口,对检测出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成分的产品及该产品出产厂家的相关产品不得进口。很显然,面对可能的“输入性食品安全危机”,大陆有关方面采取了重兵布防的方针。
这种积极态度固然应获肯定,但仅仅“御DEHP于外”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中国台湾和国际传媒所普遍报道的,此次涉及有害塑化剂的厂家、品牌和产品种类繁多,且范围仍在不断扩大,儿童感冒药水、维生素片等产品也被牵扯其中,一些知名国际品牌同样不能幸免,更何况,使用“起云剂”本身并不违法,关键在于问题产品使用了含有害成分的增塑剂,而仅目前被发现的昱伸、宾汉两家香料公司就已将其产品销售到台湾岛内外数以百计的厂家,波及面很广,仅仅对“台湾问题产品”严防死守,百密一疏、让尚未掌握的问题产品进入并非不可能。
此次被确认波及的多个台湾知名品牌,如统一、康师傅等,在大陆同样设有生产基地,如果这些生产基地贮存并使用含DEHP的塑化剂原料,不但台湾有关部门的检测鞭长莫及,大陆有关方面严防死守的重兵也只能徒呼奈何。必须注意到,一些涉及其中的台湾企业在台海两岸的危机处理手法上有鲜明反差,在台湾,是先行下架,紧急向国际知名检验机构申请加急检验,随后不惜工本包下媒体显著版面整版,将检验报告刊出以安人心;而在大陆,同一家企业却仅仅在报纸上以访谈的形式,口头宣称“有害添加剂仅在台湾使用,大陆生产的同类产品没问题”,很显然,这种“没问题”保证的方式本身就大有问题,也很难获得大陆消费者的认可。
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大陆本身就是食品安全危机的重灾区,“三鹿事件”、“瘦肉精风波”、“火锅底料问题”等许多公众事件,都和使用有害食品添加剂有关,此次DEHP塑化剂风波虽在台湾发生,但早已被一系列食品危机弄成惊弓之鸟的大陆消费者不可能不产生联想——大陆同类厂商有没有购买、囤积和使用过这类有害添加剂?甚至,在大陆市场上,有没有同类有害添加剂的生产、流通和使用?
很显然,要解决上述问题,打消上述疑虑,仅仅“御DEHP于外”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到底该怎么去做?
首先,布控应该坚持和肯定,决不能稍有松懈;
其次,应对台湾相关品牌、厂家在大陆的生产基地进行排查,并强制性进行DEHP等邻苯二甲酸酯成分检验,做到台湾本地和大陆海关进口标准相同,防止有害产品曲线流入大陆市场;
第三,应对大陆相关产业尤其是食品添加剂和化工产业进行紧急排查,一旦发现大陆存在类似的有害增塑剂产-供-销链条,就要顺藤摸瓜,一查到底;
第四,所有检验、排查工作都应公正、透明,并积极和媒体配合。
惟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杜绝有害增塑剂对食品、饮料和其他相关市场的内忧外患,也才能从根本上取信于消费者,真正消解发生食品危机的风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