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文:为什么中国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2011-06-02 01:47:25)
标签:

杂谈

转贴wanshi

中国永远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点击:1153  回复:28
作者:stockxyz  发表日期:2011-6-1 16:28:00
    
    今日在新浪财经看到一则重要的新闻如下:
  
   “据路透社报道,有多位消息人士指出,中国监管当局准备清理2-3万亿人民币(3080-
4630亿美元)可能违约的地方政府债务,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家新创设的公司,并解除
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
  
     报道引述与中国领导层有良好关系的消息人士说法,这是中央政府改革地方政府负
债严重的一部分计划,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部份不良贷款、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
  
   稍具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基本上就意味着上述债务将由百姓的税收和物价上涨带来的货币
来偿还了。
        相比欧洲那些深陷债务危机的国家--希腊、葡萄牙、爱尔兰等国ZF被债务弄得焦头烂额,
我们的ZF债务就这么轻飘飘的解决了。难怪各地地方ZF都有恃无恐的大肆借债,反正最终有广
大老
百姓来还。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了,当年各大国有银行的数万亿坏账同样一笔勾销,而且国家财政还
向每一家银行注资数百亿美元以提高其资本充足率。中石化亏损了,中央财政补贴数百亿;各地
方ZF也都以奖励、补贴等各种名义把财政的钱倒贴给当地相关企业。
  
   全国人民作为这些国有企业的股东,不但拿不到一分钱的分红,而且还要忍受高油价、高食
品价格、高服装价格、高通信费用、低劣的质量和服务,一旦它们出现亏损,全国人民还要用税钱
去补贴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税负居高不下的原因,因为有这么多的公务员、国有企业需要我们供养
和补贴;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创造了这么多的财富而老百姓依旧贫穷的原因,因为你所创造的财富的80%
都以各种形式被盘剥一空(税收、低工资、养老金、各种费......)
  
   更可怕的是,那些欧洲债务国的ZF虽然欠了一屁股债,但是这些钱都用之于民了;我们的ZF
所借的债务用之于民生的屈指可数,大部分都用于大兴土木了(当然,这其中的猫腻你我都明白,
1/3甚至1/2左右的工程款都流向了个人的腰包),而所修建的高速公路又通过过路费推高物流成
本转嫁给了广大老百姓,高铁票能卖出飞机票的价格,厂矿企业污染我们的河流、空气、土壤。
  
   希腊ZF虽然债务缠身,但想要增加一点税收、削减一点开支都千难万难,因为老百姓不答应
(希腊人民真是刁民啊),最后弄得要德国人来帮助他们还债。
  
   相比之下,我们的每年的财政收入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GDP增速,如此,莫说
是10万亿的地方债,就算是30万亿又有何惧?有十三亿人民兜底(另9000万人属于受益阶层),
所以,我们的ZF永远也不会发生债务危机。
  

不知所云的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日表示,我国有必要、也有条件尽快采纳和运用宏观 审慎经济政策。周小川是在第一届“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颁奖典礼上作上述表示的。他指出,当前,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为核心的国际金融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其典型内容是G20所支持和认可的巴塞尔协议Ⅲ。从我国情况来说,我们有必要、也有条件尽快采纳和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而且也已写入“十二五”规划。但我国总体上还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运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有一些比较紧迫的课题需尽快加以深入研究,如对经济周期的判断、高储蓄率、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选择、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划分标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等。 周小川说,从理论上说,经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人们发现,微观审慎性的总和不等于宏观上的审慎性。或者说,个体的健康性不等于总体的健康性。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相关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例如,危机的传染性,与资本要求、流动性、杠杆率、拨备要求、会计准则、评级制度相关的微观审慎性标准,与羊群效应、动物精神、信息理论、计算复杂性及激励机制安排等相关的市场有效性问题等,在原有的理论分析框架、模型基础上,都有的认识和发展。  他表示,在金融运行和管理方面,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已成为危机后国际金融改革主要方向。各国政府及金融界的普遍共识是要建立逆周期市场运行和调节机制。在宏观方面,除运用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具有逆周期调节效果的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外,还引入了逆周期调节的创新手段,如建立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制度和动态损失准备制度等。在微观方面,主要侧重于加强金融监管改革,改进原有的资本协议、杠杆率、拨备计提等监管政策和工具,提高金融机构资本质量和资本充足率,建立与经济周期调节相适应的杠杆率要求,开展前瞻性拨备管理,推进会计制度、评级机构、衍生品交易和清算体系等的改革,加强对影子银行监管等。思路是,将这些微观层面的监管机制纳入宏观管理框架内,减缓顺周期影响,减少对经济波动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