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灾情媒体报道灾情报道网络公祭杂谈 |
分类: 社会杂谈 |
一个媒体的品格、公信力、新闻立场、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通常是在社会发生重大事件的时候展现出来的,因此,媒体是否公正客观的报道,还原新闻现场与灾情灾况,将对于引导公众的价值判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几乎在同样的时间,全国的电视媒体、报纸、网络甚至很多平面杂志都在第一时间内作出响应,对汶川地震的信息进行了及时的报道,电视媒体利用其覆盖率将资讯实现实时直播,比如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北京电视台、东方卫视等电视台都及时推出24小时滚动播报,让公众及时了解地震灾情的救援进展;平面媒体则在在版式、色彩、内容上进行及时调整,比如《南方都市报》在5月14出版中,彩色报头尽去颜色,以黑白情景,悼念铭记,以衬悲情;一些平面的杂志媒体也推出了专刊来对地震的事件进行全面解读;而互联网媒体更是利用快速性、互动性的特点,在抗灾报道中展现出了自身的媒体特色。
而在这几天的报道中,电视媒体上的商业广告比较少见,有一些广告及时转换成了关注地震灾区的公益广告,在国家实行全国哀悼日后,全国所有的媒体,从电视到平面到网络,都转换成黑白的背景,为那些地震中失去的生命哀悼。中国媒体在这次灾情报道中的行为,不仅高度宏扬了人性救援与理性思考,同时也让中国社会的民族凝聚力和关爱之心紧密的汇集到了一起。
媒体的价值取向不仅仅表现在报道大量的负责任的新闻方面,更体现在新闻之外的一些行动,媒体能够倡议整个社会公众形成统一的行动,因此,有很多媒体不仅及时报道信息,还积极为灾区捐赠善款,还有很多媒体主动发起对汶川地震的募捐活动,展现出了媒体该有的社会责任感。
而在地震灾情报道中,网络媒体也再一次展现了其规模效应,快速的报道以及网友的主动参与,让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国际、新浪网、搜狐网、中华网等网站都展现出了其核心的媒体价值,靠强大的信息整合方式发挥出了独特的影响力,而由这些网站联合发起的网络公祭活动,也将成为人们去缅怀那些逝者的不能忘却的纪念。
[本博客博文均属博主原创作品,博主版权所有,未经博主同意,严禁转载抄袭,如媒体需转载引用,请发邮件到clarkxiao@126.com获得许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