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肖明超抵制家乐福心理底线消费心理国际品牌杂谈 |
分类: 消费者洞察 |
品牌的发展是一个均衡哲学,一个品牌如果太过于自高自大,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最近的家乐福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当网友在网上迅速的发起各种抵制家乐福的行动的时候,一个在中国发展多年的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顿时消失,但是家乐福似乎对此并不以为然,从4月10日开始被抵制到18日,家乐福对外宣称销售量没有下降,其意思就是告诉中国消费者,你们离不开我,不管你们如何抵制,你们还是会来买的。但是,家乐福一定没有想到,在短短时间内,互联网上竟然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
傲慢有时候会伤害一个品牌,甚至可能毁掉一个品牌,一个品牌如果伤害了消费者的道德规则和情感利益,不管这个品牌有多强大,最终都会遭到消费者的唾弃,因为当消费者的心理极限被打破的时候,消费者对这个品牌的认同度会顿时化为乌有。中国消费者尽管很多时候会选择消费国际品牌,但是,这并不应该是一个国际化品牌可以沾沾自喜的缘由,因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是复杂的,在民族自尊心和消费满足感的选择上,天平自然会倾向于道德尊严的这一端。
家乐福事件给国际品牌和中国本土的零售业都是一个很好的提醒,第一,中国期待几个大型的本土零售企业品牌,特别是能够建立有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以及先进管理水平的零售业品牌,如果中国市场有这样的几个本土品牌,那么中国消费者的抵制就一定会有效果,而那也必将带来其他零售企业的机会;第二,家乐福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不管家乐福承认不承认,卷入这样的一个政治事件,对于其品牌价值是极大的破坏,那些忠诚消费者的忠诚度会因为这次事件而产生犹豫,对于那些并不是很忠诚的消费者,会因为这样的一次事件选择不再消费,但是究竟哪些人离开了,或许家乐福并不知道,家乐福如果不认清这一次事件的严重性,那么未来还可能遭遇更多的问题,其实从2007年以来,关于家乐福的各种负面的事件就不少;第三,国际品牌在中国要长期发展,需要尊重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品牌在这个国家经营的根本,消费者的疾愤会导致消费的逆向选择,当消费与很多其他情绪夹杂在一起的时候,消费者一定会根据自己的道德尺度去调整自己的消费倾向。
[本博客博文均属博主原创作品,博主版权所有,如有传媒体转载引用,请发邮件到clarkxiao@126.com获得许可,网络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