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我曾出席了在福建泉州和浙江温州举行的两场“网络成就品牌——服装品牌的网络营销成功之道”网易高峰论坛,并在论坛上发表了《服装+网络:鼠标打造的时尚营销力量》的主题演讲。论坛吸引了七匹狼、九牧王、柒牌、安踏、奥康、报喜鸟、雅戈尔、日泰、蜘蛛王等几十家分别来自福建和浙江的本土知名品牌的参与。我在会上阐明了以下观点:
第一,服装业正在散发勃勃生机。从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会发现,中国消费者衣着的支出上面是逐年增加的,中国人吃饱之后不仅要穿暖,而且要穿好,整个服装行业从它的景气指数和社会商品的零售总额,都是高于总体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幅的,服装行业目前正在显现出勃勃商机。
第二,服装正在成为时尚的原动力。今天的汽车、家居产品、手机、手表等都开始借鉴服装设计的元素。服装推动着时尚的制造和流行,也已经成为时尚产业核心的原动力,国际上很多成功的顶级服饰品牌,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他们所引领的国际化的时尚潮流,以及他们所制造的消费者欲望。比如,鳄鱼、登喜路、香奈儿、宝姿、李维斯、古奇、迪奥、范思哲等等,这些品牌创造和引领着时尚的文化。就如一个服装设计师所讲的一句话,“我们为消费者不仅仅是设计服装,而是设计梦想”。
第三,服装业需要创新营销。中国的服装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时代,在10年以前,人们穿衣服只要穿得体面一点儿,走出去之后别人看着你觉得这人形象还行就已经很好了,但是今天,中国消费者更加地注重时尚,注重休闲,注重在很多场合要穿不同的服装。如果说过去10年以前服装消费市场的结构是比较单一的话,今天的服装消费市场已经进入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希望穿得运动、性感、商务、休闲等等,因此服装企业需要对服装的营销有新的认识,本土服装品牌要打造高端的时尚品牌,从中国元素逐渐转向“中国设计”,通过品牌文化传播以及设计师的打造等在全球的时尚产业链中来寻找突破和新的定位。
第四,服装品牌要结合目标消费者形态进行营销。不同的消费者会拥有不同的品牌,比如,CMMS数据发现,真维斯的品牌在女性消费者中的渗透率就更加突出,班尼路、佐丹奴、美特斯.邦威所占据的消费者相对来讲是更加年轻化的,G2000所覆盖的消费者是更加高端一点的休闲市场。七匹狼的消费者则是更加成熟的男性市场。从生活形态来看也是一样,比如阿迪达斯的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更倾向于创新和独特,耐克更偏向于追求时尚的流行,李宁就相对保守和稳健,对于服装企业来说,准确细分市场,抓住消费者生活形态去进行品牌传播,是培育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元素。
第五,中国的休闲服、运动服、西装、男士衬衫等领域呈现出突出的品牌区域割据的市场局面。服装市场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区域化的,有点碎片化的市场,而这个里面真正领先的品牌,之所以领先是因为它在各个区域都达到了它的消费者市场份额的某一种平衡,比如国际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在很多区域都实现了良好的市场覆盖。而一些服装品牌则是区域化很明显,比如拿西装品牌来说,雅戈尔在江浙,顺美在北京,罗蒙在江浙,柒牌在福建市场,相对优势就比较明显,但是在其他市场就显得相对优势不足。这说明,服装品牌还有很大的市场成长空间,因为很多品牌在很多的区域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消费者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牌。
第六,服装需要重视利用互联网营销。从调研数据上看,服装消费者上网的频率和时间都是比较长的,因此服装品牌进行网络推广是很适合的。而从消费决策上面看,一个服装消费者在购买时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单一的广告式营销已经很难抓住他们了,服装品牌需要与消费者多一些互动,而互联网在这方面无疑得天独厚,不但覆盖面广,更具有高互动性、高体验性等特点,能更好传达服装品牌的独特个性和内涵,服装品牌可以通过互联网跟消费者分享更多的信息,传递品牌的信息,同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针对目标消费群体的社群营销。
未来消费者将可能通过互联网完成服装的选购,在美国和欧洲这点趋势已经呈现,而中国PPG模式已经充分显示了互联网平台进行服装营销的价值,中国服装企业需要将互联网营销作为未来的一个长远战略考虑,才能跟上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潮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