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肖明超中国企业排行榜企业坐标企业价值500强雇主品牌社会责任 |
分类: 管理者大道 |
“500强”榜:为了英雄而英雄?如果我们去问一个从来没有看过世界500强榜单的人,中国能进入500强的中国企业会是哪些?或许很多人会回答海尔、联想、华为等等。的确,这些企业的锐意进取、品牌形象带给了国人无法抹去的经典记忆,但是当我们翻开历年的《财富》500强的榜单的时候,会发现历年中进入世界500强的并不是这些企业,都是一些带有“中国”字号的企业。但是,我们如果看看在榜单中的其他国家的企业,就会发现,很多企业都是家族企业,或者是民间资本控制的私营企业。其次,进入到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是在中国处于垄断行业的企业,比如能源、金融、电信等,而且,除了金融机构之外,其余的都是亲一色隶属于国资委直接管辖的中央企业。而在全球的500强中,既有像沃尔玛这样的依靠日用品零售为主业的家族企业,也有像宝洁这样的日用品企业。当我们看完这些榜单,我们就会有一些疑问,第一个问题是,“大就是强吗?”无可否认,“中国”字号的企业的确是巨无霸企业,但是如果去掉“中国”两个字,结果会怎样呢?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在一些竞争非常激烈的消费品行业没有500强呢?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依赖的是政府的力量、垄断的资源和不充分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500强”企业,因为,一个真正有竞争力的国际化的企业,并不是依靠资产的累积,也不是靠资源的占有,更不是政府的撮合,而是依靠企业的在市场竞争中做强做大的。对于那些连国内市场的洗礼都没有充分经历过的垄断大企业,能不能用自己的双脚真正站在全球化的强者pk台上,或许还需要时间的验证。但是,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分清楚“规模”与“效益”的区别,学会激烈市场竞争的本领,才是真正的领先之道,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或许更期待像海尔、联想这样的企业,同时我们更加期待这些“中国”字号的企业是不是可以更多的将打造核心竞争力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依靠资源叠加的规模取胜。
潜力榜:财富属于新生代?从最开始的工业革命,到今天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互联网和新技术的高度发达,全球的产业已经进入了高度的白热化竞争状态。当《蓝海战略》《世界是平的》《长尾理论》一度成为全球企业界瞩目的焦点的时候,不论是风险投资、私人资本集团还是那些积累了大量财富的企业家,当提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商机的时候,都几乎疯狂不已。更加值得关注的是,“强者恒强”或“赢者通吃”和一个小企业颠覆了行业主流的财富神话却正在上演。因此,评选那些代表未来的商业模式、潜力企业就成为了企业界新的看点。潜力榜总是吸引眼球的,在《福布斯》中文版公布的“2007中国潜力100”排行榜。位居“2007中国潜力100”排行榜前10位的中小企业包括分众传媒、空中网、微创医疗器械、德信无线等,而这个榜单显示,新媒体,新技术,新应用,新领域的新锐企业成了全球化经济中的另类榜样。潜力榜单在不断地提醒大家,现在的中国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着的,令人兴奋的坐标中,而我们也可以从中给未来的潜力产业和潜力财富领域给出一些初步的素描:颠覆传统产业(新媒体)、拥有尖端技术(比如医疗器械)、懂得激发消费群的力量(互联网)以及绿色无污染的环保产业(能源的再利用,新能源公司)。而未来的创业者则必须具备适应快速变化、拥有成熟的盈利模式、懂得利用资本的新生代创富一族。
雇主榜:被忽视的雇主品牌?一个企业最基础的社会责任是员工责任,因为只有员工才是企业价值的创造者,企业不仅需要打造商业品牌,同时也需要打造雇主品牌,一个雇主品牌不仅能吸引到最优秀的人才,同时也能够向目标消费者传达自己的责任和文化。因此,是不是可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佳雇主,成为了评价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由世界经济学人周刊、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和世界人力银行联合编制的《2006年世界100最佳雇主》显示,三家美国企业Wegmans Food Markets(韦格曼斯食品超市)、Genentech(基因工程技术公司)和W.L.Gore & Associates(美国戈尔)分列排行榜前三,而90%以上上榜企业均为西方发达国家企业, lenovo(联想)成为唯一入选的中国本土企业,排在第96名。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人性化的管理理念是把握人才,稳定企业实力的重要杠杆,这也正是最佳雇主榜想要歌颂的。但遗憾的是,中国企业距离还比较大。当我们看到很多资产过亿的企业都不给员工上社会保险的时候,很多企业强制员工加班,并从来不关心员工健康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维护雇主品质成为了普遍被忽视的问题,“以人为本”不能仅仅是一句纸上的空话。雇主品牌被忽视都是中国企业整体的管理理念不成熟的表现。世界级的企业无不认识到实现庞大利润的唯一途径就是为大众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更满意的服务,而员工无疑是这一切的直接实践者和推动者,尊重员工价值、创造公平理想的工作氛围就是为企业制造价值。
富豪榜VS 慈善榜:财富自由PK回报社会 ?追求最大的利润是企业的本质,而企业家应用自己的智慧来积敛财富,也是企业经营者之正道。因此,评点企业家的个人资产,顿时成为坊间话题,比如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胡润的中国企业家富豪榜等。和中国企业的表现相似,在全球富豪榜中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名字,例如在2006年福布斯公布的全球富豪榜中,30位中国富豪榜上有名,内地8人上榜。富豪榜创始人B.C.福布斯所说:“商业的目的是要创造幸福,而不仅仅是财富的堆积。” 这让“慈善榜”与“富豪榜”的比较就有了重要的意义,虽然不排除一些知名的企业家作了很多好事不留名的因素,但是我们依然会看到中国的富豪们在回报社会上做的似乎动作比较迟缓。榜单比较发现,中国内地最有钱的富豪,未必是最大的慈善家。当然,财富是取之有道的,作为企业家或者富豪的个体,自然也有使用的自由,有权不捐赠,或者有权不参与任何慈善。但是,作为中国这个正在处于转型社会、社会矛盾突出、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企业家富豪或许是最有能力来帮助社会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阶层。因此,会赚钱,同时懂得回报社会,这或许才能真正的体现出企业家的更深层次的价值。财富的堆积应该创造社会的幸福,全球的首富比尔盖茨创造的财富在富豪榜上无人能敌,但那毕竟只是个空洞的数字,可他在慈善事业中创造的财富相信已经无法用数字来衡量了。李嘉诚把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第三个孩子,在当下的中国时代背景下,有着非常浓厚的意义。
通过解读这些榜单,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各项国际化的企业评价标准中处在上升期,但在综合实力方面仍不够成熟,未来中国将会成长出一批具备新锐视角的领军企业,而在社会责任方面,不论是对员工所负的责任还是回报社会的责任,中国企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本博客博文均属博主原创作品,博主版权所有,如有传统媒体转载引用,请发邮件到clarkxiao@126.com获得许可,网络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