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世纪企业寻找人才面临的三大尴尬

(2007-01-23 18:13:21)
分类: 管理者大道

在《天下无贼》中,贼头“黎叔”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一下成为了流行语,而这个问题也的确成为了很多企业的困惑。我跟很多企业老板聊天,当谈到招人问题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询问到底什么渠道找人比较好,最后的结论是,大家都一样的头疼,每次聊完,最后大家都会互相说:“有好的人才帮我留意点,记得给我推荐啊”。现在媒体都在报道说大量的人找不到工作,但是现实的另外一面却是其实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很多企业花费了大量的招聘费用,通过人才网站、猎头、招聘会等方式对需要的人才进行搜罗,但是结果并不理想。

人才的中介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价值。比如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招聘费用在中华英才网这样的招聘渠道,也收到了大量的求职者简历,但是真正与所需要的职位吻合的确非常少,我一个媒体的朋友说,他经常收到一些简历,都不是求职者发来的,而是人才网站根据求职者的职位要求与招聘方职位的匹配度自动发送的,经常给求职者打电话,求职者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申请了职位,人才网站在人才的精细化分类上的不足导致现在通过网站招聘人的效果大打折扣,一个人才网站的业务员经常打电话给我,我问他们是否了解我们这个行业需要的人才类型,得到的答案基本是“NO”。人才网站的粗方式经营最后导致虽然有了中介,但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信息对接,求职者和招聘方还是处于一个各自背离的状态。未来的人才中介应该在行业细分和人才细分上下功夫我觉得才可能收到企业的钱。

求职者自我定位不清晰。现在很多求职者的心态是为了“找一份工作”而不是可以长久的“职业”,因此求职者自我判断不清楚,很多求职者从来没有想过到底自己适合作什么行业,或者希望从事什么行业,对于个人的未来职业生涯缺乏规划,于是,见公司就投简历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了很多“求职垃圾”,一个朋友跟我说,他每天看简历的时间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最让人苦笑不得的是,经常看到类似过去是一般的文员,现在要申请高级编辑的职务这样的情况,而简历中一点经验都看不出来。这种求职者定位不清造成了用人单位很大的困惑,招聘的时间成本也大大增加。而更加有趣的是,现在大学为了追求就业率指标,也开始给学生灌输“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造成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只是为了临时找一个工作,不仅造成企业很难办,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也受到影响。作为一个希望自己不断获得提升的求职者来说,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分析用人单位,分析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单位,再投递简历才能真的让用人单位重视你。

求职者展示自我的功夫不够。要想找到一个好的工作,必须学会展现自己,而且要客观,事实上,有很多求职者很难把握好这个度,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一点社会实践经验就大吹特吹,而一些过去在一个行业从业时间长了就感觉自己似乎学到了不少东西,还有一些人则不能用简短时间来表明自己的经验和过去在工作中的收获,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一个人的积累、成长性、未来的学习能力。因此在面对用人单位的时候,求职者要学会真实的展现自我,求职简历需要给用人单位更多的信息,特别是做过的工作经验,自己的收获和自我的成长定位和未来的设想,这对于用人单位都非常重要。而现在很多求职者往往不在这些内涵上下功夫,却在比如求职简历的形式等方面下功夫,一个人在形象气质上包装一下是必要的大,但是其他方面越简单越好。

总的来说,求职者、招聘的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很多信息不对称,如何化解这些信息矛盾,是未来大家都需要努力的。21世纪缺的的确是人才!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m/xiaomingchao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