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管理者大道 |
如果在你上大学的时候,有人问你,你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或许你可以准确的回答自己的梦想,但是当你工作多年之后,有人问你,你3年后的工作将是什么?也许很多人都要犹豫一下,或者干脆就说自己不知道。工作的不确定似乎成为了当前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变化。而这个变化也体现了一个人职业形态的变化。
第一是职业理想的变化。如果一个人在大学时候到现在的工作的梦想依然是一致的话,我们或许可以祝福这个人,因为他还坚持着自己的职业理想,如果这个人目前的工作就是当年他盼望的工作的话,我们可能要羡慕这个人,因为他不仅坚持了自己的职业理想,还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人呢?也许已经很少了。因为所有的人踏入社会之后都开始了和社会的对话,这个时候,有的人发现自己喜欢的职业似乎进入比较难,有的人发现自己喜欢的职业原来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有人则为了赶紧找份工作也不再考虑那么多因素了,于是,干的不是自己喜欢的,喜欢的工作自己没干成,成为这种职业理想变化的终极体现,而这种表现随着人们开始加入房奴大军之后,呈现出更加强烈的表现,因为即使你干了你不喜欢的职业,但是在那个行当你干的越久你越不可能转行,因为你是那个行业的熟手,于是很多人就这样几十年从一个行业中从行业中不同的公司的螺丝钉开始做到最高管理者,直到自己退休。
第二是单位概念的变化。过去的单位的概念是什么?80年代到90年代一个人进入一个单位,就算是有了铁饭碗,因为那个时候都是国家单位,大锅饭,住房、医疗、养老、退休什么都包,就是结婚生子单位都要管的,那个时候的单位就是每个人的第二个家。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人们眼中的单位发生了很多变化,你今天如何看待你所在的单位?国有企业员工、民营企业员工、外企员工的看法肯定都不同,而且还会互相羡慕,就是同是外企员工,日本企业和美国企业的看法还不一样,当单位背上更多市场的色彩,开始按照劳动数量来计算工资,开始引入医疗保险,开始合同用工的时候,其实“单位”的味道已经发生了变化。担心工作做不好被炒鱿鱼、担心单位没有给上保险、担心单位效益不好等等成为了这一概念变化下的新的担心,而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把单位当作家,而是当作一个“可以挣钱的地方”,于是企业文化才成为现在企业最为关注却头疼的问题。
第三是劳动工具的变化。以前没有电脑,靠写字,靠发红头文件来总结、汇报、传达工作,那个时候,并没有人觉得效率低,大家都这样,干的一样热火朝天。现在呢?台湾地震了,很多公司的工作就无法开展,因为上不了网,用不了电脑了。以前员工之间沟通工作,跟领导汇报工作,见面的比较多,但是现在很多事情都改发邮件了,而且人们越来越希望能够尽量用电子化的方式来处理工作,但是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吗?似乎这是一个很难比较的问题,但是劳动工具发生了变化,而伴随劳动工具发生的,是沟通方式的变化。而新的困惑也随之产生,网络故障、电脑故障成为了人们工作中新的烦恼。各种东西都要写成PPT,各种公司的文件往来都要在内网上沟通,让人们不仅要有娴熟的与工作有关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手电脑技术。
第四是工作方式的变化。你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家办公,你是不是觉得上班不能满足你自由的追求所以你决定在家里做一个自由职业者?以前这是难以想象的,但是现在这完全可以实现,一个人可以选择在现在做一个人的老板,可以穿着睡衣当SOHO一族,这些理想你都可以实现了。另外,如果你的单位允许,你也可以选择大部分时间在家办公,而有事情再到公司处理。还有,你已经不会永远的属于哪一个公司,即便你这样想,很多时候那些公司不一样觉得你能永远的服务好他们,因此你不知道自己下个公司在哪里,这种工作方式的变化同样让你感到既自由同时又有点不安全。
仔细想想20年以来,中国人工作形态变化了很多,而伴随而至的职业流动也开始成为社会一道新的风景,下一站是哪里?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再是个什么奇怪的问题。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m/xiaoming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