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2017-07-05 08:43:31)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备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书写教案。在这个过程中,钻研教材是重要的环节。

教师们习惯于书写教案,不善于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教师自身的数学知识缺乏系统性。由于部分小学教师的数学学科知识背景不够深厚,对小学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缺乏整体思考的知识基础。同时,新教材中新出现的知识如统计与概率等对小学教师而言是知识的盲点。

2)教师习惯于备知识点。小学数学教师在长期教算术的环境中,习惯了一种细分类型,就好比从河的此岸铺垫一块又一块石块,引导学生到达河的彼岸的教法,缺少一种用较高的观点来处理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善于从历史的纵向维度和学科的横向维度去思考钻研。

3)新课改革提出教材仅仅是个例子,教师要创造性使用教材。有的老师认为既然教材是个例子,不需要认真钻研教材了,主要是转变教学方式,所以上课时师生忙于互动和表演,而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却很肤浅。

开车最怕路不熟,教学最怕教材不熟。因此,钻研教材和把握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教师首先应把握教材的基本含义。问一个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你能把握教材吗?他很自信的说:“没问题!你说课本中哪个数学题我不会做?哪道题我不会讲?”

其实,把握教材不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更是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要求教师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能够把前后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

如同数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样,知识的掌握也分为四个层次。有的人只能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但不能把这些知识点连成一条线,这是掌握知识的第一个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类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线,但不能把不同类型的各条线的知识横向并联起来,形成一个面,这是第二次层次;有的人能够把同一年级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面,但不能把不同年级一个学段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的立方体,这是第三个层次。高水平的教师要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只有把整个学段的知识纵向、横向联系起来,才能形成一个知识体,这是第四个层次。一个教师如果达到了第四个层次,就会成为一个教学专家,在教学中不管从哪个知识点切入,都能把各种知识连接起来。一些特级教师之所以能随心所欲的驾驭教材,就在于他们达到了第四个层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