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看当下的流行趋势,很多正是上世纪末的回潮,时尚就是一个轮回。
女装廓形模糊了和男装的边界,线条直硬,不强调腰线,甚至把男士西装直接拿来穿,这是女性多么好的年代。
自然、戏剧、时尚、少年这四个直线型风格最是游刃有余,但其中那一类大版型、带夸张垫肩、挺括雕塑感、大格纹宽条纹的西装,则独属于戏剧型人的style,不是戏剧风格的可穿不出那副派头。
每当看到那些能把这类西装外套穿出和谐存在感的姑娘时,总会想起这个人,如果她来驾驭绝对好看,只是,只是我们看不到了。
不太愿提起,但也明明知道内心在追随着,最近《梅艳芳》传记电影的上映,更让大家又重新陷入对梅姐的追念。
“当有天我离开,到底还有多少人,能真正记住梅艳芳这个人呢?我不要承诺,只想当大家百般无聊时,望着天上星星,会记起这个曾经好熟悉的名字。”
对这位超然时代的风格偶像,我们又何止是百般无聊时才想起?很多圈中人看过电影后都忍不住落泪,对于梅姐,大家都太想念了。
梅姐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是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港星年代,而她精准独到地经营着独属于自己的港式风情。
当她还是萝莉的年纪,在很多粉丝心中已是御姐气场,如同“霸王花”的存在感,她的外形、性格、成长经历共同合成了她“大姐大”式的戏剧型人穿衣风格,有着很显高大的个头,五官分明,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存在感强,气势逼人。
在流行着“甜蜜蜜”的年代,她开辟了新的女性风采,女人是可以剪飒爽短发的,女人是可以穿得像个男人的,女人是可以不化红彤彤的甜美妆容的,女人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是可以跳出来行侠仗义的。
女人一定要有女人的特质,会害怕,会柔弱,会哭泣,会缺乏安全感,但女人是可以充满力量和魄力的。
梅艳芳和她的造型团队也都非常清晰如何用着装提升效果,让她的个性得以最佳展示。这种戏剧型风格的极致体现从廓形到色彩搭配,无不写满了气派、夸张、大手笔的直线感,集大气和华丽感贯穿一身。
就拿廓形西装来说,是流行的回潮,其实也正是那会儿梅姐的标志性造型,她就驾驭过不计其数的廓形西装,在她身上有着人衣合体的出奇效果。
笔直、锋利的线条,大枪驳头领、大V字领,看起来大一两个码数的尺寸,带着大垫肩,对比强烈的几何图案……这些今日看起来依旧非常流行的西装元素在当年被她演绎得出神入化,成为最佳代言人。
服装不属于大众,而是属于个体,流行的年代里,人人可以趋之若鹜,但流行过后,在那个最适合穿的人身上,就成了经典。再看,早已无关流行,她穿的不过是风格。
电影《梅艳芳》里有一句旁白,“太美好的人,我们是不忍心看他们老的。”这大概是人们最聊以慰藉的说辞。
如果她还活着,现在会是什么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畅想,但同样出演了电影的杨千嬅有一句说得不错,拿来作为本文结尾吧。
“她一定还是那样,不会变,只有更时尚。她是站在潮流前面的,我们还是跟着她。”
前一篇:黑白配不用学吗?还真不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