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名媛群”的新闻可真热闹,大家本以为能一窥上流社会的奢靡生活,想不到竟是一出拼团假名媛的浮世绘,下午茶能拼单,酒店能拼单,连丝袜也能拼单,真是比《三十而已》中王太太爱慕虚荣买的“梵高的《睡莲》”还要可笑。
本就越来越变味儿的“名媛”一词更显讽刺了,不知那些古今中外留下传奇的名女子若有灵知会做何感想?
一时间,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对“名媛”的见解、认知、社科、议论,以及一篇篇的真名媛故事集。
在这个时代谈名媛已经很难了,什么算是名媛,本来就不像“60周岁老人”如此划分清晰,甚至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过时”的词汇了,因为快速运转的现代社会失去了那个底蕴,如白先勇先生说的:“没有文化根基,便不可能有名媛。”
《三十而已》中太太们学着缝纫课(说不定也是拼单),却不是因为想深入求学问,而仅仅是为了找点儿小众高雅的活动,手里拿着叫不出名字的面料,心里想着的是怎么干点儿踩人抬己的事情。
但“名媛”这词汇仿佛从小印在了很多女孩儿的记忆中,她们清楚知道自己没有显赫讲究的出身,很难靠后天拼搏像那些天生含着金钥匙的女子一样出国留学、骑马学曲、会四国语言,也知道很难靠奋斗跻身名家,更没有什么戴着勋章的世伯舅舅,于是,不用靠这些不切实际的积累,最能快速变成“名媛”模样的,就只能是那个最直接的方式——
“穿”成名媛的样子,置身于自认为的名媛生活场景中。(并晒出去)
她们缺乏个性,且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仿佛一条流水线上的产物叫“名媛”,当然啦,拼单的起因,不就是同样价值观、审美观的人使用同一场景创造出来的吗。她们是这个时代的必然产物,狠批、冷嘲热讽意义不大,它就像一个特殊职业,在这个时代诞生,又将在下个时代换一种方式存在。
在购物网站上,如果输入关键词“名媛”,出来的80%以上都是小香风元素的套装或外套,各式粗制滥造的粗花呢,奇奇怪怪的搭配,也就不怪网红们认为美的表达方式如此相近且单一。
被山寨得十分廉价的品牌也只剩哭笑不得了吧。
即使消费真大牌也得是让这些设计为衬托自己的独特气质服务,而不是成为奢侈品牌的移动广告牌。可这对于急切炫耀“我拥有”的人,又怎会在乎。
被“饭碗”操控的精致,华丽在外,而内在空虚啊。
就像一个走过这条路的女孩子说的:“人到了一定年纪终会发现,人生其实是没有办法投机的,投机取巧暂时取得的一切,总会以其它代价还回去。如今梦醒了,照镜子才发现,脸上留下的只有岁月和衰老。”
倘若“名媛”一词在时代滚滚车轮中真的渐渐变味儿,有一天在百科的注解上被注释为“贬义词”,那才叫可了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