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格桑泽仁教您认识催眠(三)

(2010-12-13 10:51:24)
标签:

催眠

心理学

心理学培训

健康

催眠的本质是让人觉悟

得觉催眠创始人格桑泽仁曾经提到过,催眠的本质是让人觉悟,得为得到,觉为觉悟。得到觉悟的人生活是喜悦的,是自在的,是幸福的。

对于催眠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格桑泽仁老师也做了详细解答。

问:催眠的目的是什么?

答:催眠是转变意识状态的一个过程。人是不是在很安静的时候或者在大自然里面,会觉得特别有灵感和创造力?这是与生俱来的。平时我们的头脑太强大了,无法真实地生活,创造力都被压住了。所以催眠第一个可以让人进入一种特殊的不受干扰的意识状态,通过暗示给他输入一些正面的观念。第二,他本身的智慧可以表现出来。第三,一个人在很放松的时候,会跟宇宙更高的智慧和更大的能量连结起来。那个时候的能量已经不是他自己的了。人有集体潜意识,他可能可以接受来自祖辈的能量,可以接受更大的宇宙的能量。《秘密》那本书里提到“吸引力法则”。当一个人在很空的时候,只要给自己一个心愿,那个心愿就比较容易实现,这有点类似于祈祷的过程。所以催眠可以通过以上三个方式,使一个人的生活发生改变。

问:到催眠师这儿来寻求帮助的人,通常是为了解决些什么问题?

答:大都是有心理障碍的人,有各种神经官能症的人,比如抑郁症,强迫症,被害妄想,失眠,分不清自己是谁,胡说八道,等等问题都有。他们很可能是去医院看过了,吃过很多药,但是无效,最后才来找催眠。催眠已经是最后一道了,是最深最彻底的,上过我得觉催眠成长体验课程的人,都能有不小的收获。

问:催眠的原理是什么?

答:所有医学、自然科学都是建立在某种假设上面。西方心理学认为所有的心理症状都是大脑神经的问题。用药会缓解一些症状,因为可以让神经反应变弱,可是问题还在。就比如火山要爆发了,药物把火山口给盖住了。但我们的假设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人都是正常的,之所以表现得异常,都是内心的一些防卫。比如有人怀疑别人会害他,这是因为过去有事情让他感到特别不安全,然后把这个狭窄的认知扩大,觉得一个人要害他,就是全世界都要害他。我们要绕过头脑,到他的心里面去,把那个原本的东西找出来。最原本的东西都是善良的,渴望爱的。当他看到这个的时候,自己心里就有一股东西萌动出来。

所以催眠治疗最常用的手段是回溯,因为人现在的很多症状并不是由现在的事情引起的。比如很多公司的年轻白领,看到老板就恐惧,这个恐惧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就种下了一个种子,可能由于家庭、成长背景什么的,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的反应早就编写好程序了。所以我们常常需要回到过去,闭着眼睛倾诉,就像在梦中一样。

问:所以催眠就是要找到事情的原因?

答:对,找到真相,找到被冻结的情绪,让它释放掉。比如我有一个个案,他害怕汽车的声音,有可能他曾经出现过车祸,车祸时间很短,他都来不及表达他的恐惧。其实恐惧是一种很好的能量,一个人害怕的时候只要喊出来,就没事了。如果受到阻吓,恐惧被冻结了,就像河水忽然流不动了,那么这个恐惧会在以后借别的事情表达出来。能量是一定要流动的。所以我们要回到事实的真相,让情绪流动起来,释放掉,同时改变个案对这个事情的看法。

问:治疗一次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吗?

答:有些一次,有些需要好几次。一个疗程通常三次。

问:催眠形成的正面信念,有没有可能会反弹?

答:有可能。因为负面的信念是很强的。所以我们提倡多元合一催眠治疗,这是不太一样的,除了传统的催眠和心理治疗以外,还要让人走向觉醒、修行的道路。类似于佛家的修行。通过自我催眠的方法,每天都要做功课。一旦你感觉到,怎么又回到那个状态了,马上就可以自我调整。我们针对不同的人会布置不同的功课。

问:催眠和灵修、冥想、瑜伽这些有什么不同?

答:有点相似。相似的地方是都要放松,不同的地方是,催眠让人进入放松的状态很快,第二,催眠会输入指令,指令的内容是很具体的,你可以自己给自己输入,可以自己编写,或者由治疗师编写,在需要的时候不断地默念。

问:葛吉夫是什么?是一种催眠吗?

答:修行和催眠是两个东西,但催眠是很多修行法门的一个基础。比如,奥修设计的有很多舞蹈和各种活动,最后是要让头脑停下来,人静下来。葛吉夫第四道,包括它的神圣舞蹈和“停”,都是让你回到自己,不要被你的头脑带走。禅宗的打坐,基本上也是让你觉察自己,让你无念。瑜伽也是,它让你一边做动作,一边关注你的呼吸。所有修行的方法都是类似这样。催眠呢?就是让你一下子停下来,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快速的修行法。

问:电影《盗梦空间》里的催眠手法在现实中存在吗?

答:从科学和催眠医学角度上来说是存在的,但现实催眠中不能使用任何药物。电影把催眠神化了,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被各种不同事物催眠。比如看电影的时候,头脑完全放松,呈现潜意识状态,就是一种催眠状态。从生理上讲,人的大脑一共四种波。α波是最清醒的时候,再下来进入β波,类似喝点小酒的状态,不感到焦虑。做梦是从α波到θ波之间的状态,最后的δ波是深度睡眠。当你的脑袋呈现θ波状态时,我就可以和你对话,但你的头脑已经不工作了,是潜意识在工作。

问:催眠和心理咨询最大的不同是?

答:催眠不需要讲道理,只要做就可以了。它是心理治疗的一个技术分支,也会使用大量心理咨询技巧。我会先帮助对方认清什么是压力,哪些是他内心不能合理解决的冲突。如果他不知道自己为何苦恼,那就先做一场探索性的催眠。比如我陪客户在公园里散步,会一边走一边诱导他感受鞋子和脚的关系,让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脚上。这双鞋子有何特别、你为何喜欢它、它给你带来的好处和痛苦……一步步钻进去,最后坐下来继续如何调整这种关系。穿双袜子、扔了鞋子、换个鞋跟,让他自己说出改变冲突的方法,自我成长。

问:事业非常成功、非常强大的人是否更难被催眠?

答:其实越高层越理性的人越容易被催眠,因为他们注意力比较集中。只是这些精英们抵触防范意识比较强,一旦他们信任了你,催眠反而更好进行。我的客户大多是一对一。我有个客户是大企业的主管,退休后感觉迷失自己了。我慢慢和他建立关系,让他的意识和潜意识接通,在潜意识里会有一种答案的。

格桑泽仁老师化解了不少人心中的困惑,很多人认为,只有在人有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或目击证人等因为案件需要才会使用催眠的手段。其实,我们每天都是活在催眠的状态中,正常人开发潜能、处理人际关系、家庭等问题如果使用了催眠的技术往往都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http://s3/middle/4b700eb5t9741d2b87a5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