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心理学:棍棒下真能出孝子吗?

(2010-12-09 10:03:00)
标签:

教育

早上习惯浏览新闻,一个知名门户网站所做的关于儿童心理学的调查,关于打骂教育是否可行,结果如下:


 

小时候,被父母打,你怨恨他们吗?
那时候恨死他们了,感觉很丢人,到现在也没完全谅解他们 29.80%
当时很怨恨,现在回想很感激他们 39.30%
完全不怨恨,他们这么做也是为我好 21.40%
我没被打过 9.40%
父母的打骂,帮助你纠正错误了吗
完全没有 19.10%
有,怕了,不敢了 46.30%
好了一段时间,然后会再犯 31.60%
只是让我犯更多的错误 3.00%
现在你会打孩子吗?
59.70%
不会 23.00%
还没孩子 17.20%
打完孩子后,是否取得积极效果了
完全没用,他/她还是该干嘛干嘛 16.80%
好了一段时间,又会再犯 48.50%
打完很后悔,又尽力弥补,结果更严重了 11.50%
没打过孩子 23.20%
现在你会因为什么打孩子?
淘气不听话(如打架、说谎或者弄坏东西) 58.00%
成绩不好或者老师告状 16.00%
撒泼耍赖(如缠着父母买东西) 11.10%
生活问题(如尿裤子、不好好吃饭等) 14.80%
你因为什么原因被打?
淘气不听话(如打架、说谎或者弄坏东西) 48.90%
成绩不好或被老师告状 37.50%
撒泼耍赖(如缠着父母买东西) 6.80%
生活问题(如尿裤子、不好好吃饭等) 6.80%
 
其实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打骂教育肯定不是最好的选择。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已经表明负强化的作用并不是很明显。下面的内容,可以告诉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打骂也能教育出好孩子。

http://s13/middle/4b700eb5t96f0ed96e78c&690



打骂孩子的常见原因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打骂孩子时,许多家长的回答都是不听管教针对这个原因,程桂英老师在此要特别澄清一下。当父母在打骂孩子的时候,总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认为是孩子逼自己这样去做,却很少去寻求其他的方式来教导孩子。其实,不管用什么管教方式来对待孩子,其责任都要由父母来担起,而不是孩子。正是因为家长不愿意花心思去寻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会有打骂的草率表现。一般来说,家长之所以要打骂孩子,主要有以下4大原因。
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上前。
熟悉的成长经验
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寻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家长懒得思考其他的方法来管教孩子,认为打骂教育最方便,见效也最快。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
不打不骂的10大管教妙法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育儿高手。要想做一个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如果您从小就没有得到太多良好的教育体验,现在又很难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孩子,那么请参考一下程桂英老师提出的10个方法。当您被孩子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不妨用这些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养方式。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程桂英老师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程桂英老师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