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人才项目
(2014-07-12 08:08:08)
标签:
职场研究教育杂谈 |
分类: 予非好辩:只谈利害不论是非 |
教育部人才项目中品牌效应最好的算是长江学者,已经搞了16年,用我过去的话说,已经进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3季”。现在正在启动第17届。
除了45 (文科50) 岁以下组的长江学者,教育部人才计划中还有40岁以下组的项目,最早叫青年教师奖,后来叫跨世纪人才,现在叫新世纪人才。主要针对教育部学校,非教育部学校名额很少。评选过程中主要在学校推荐,学科范围内国内比较环节很弱。因此这个计划的入选者良莠不齐,品牌效应比较差。另外有个后来变成不针对特定入选人的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或许是鉴于长江学者计划的成功,教育部也准备开始新的1季其他人才项目。要以长江学者项目为核心进行集成。传闻要把新世纪人才改为青年长江。这也是学中组部的千人和青年千人。长江的定位是学科领军人才,而青年长江是优秀学术带头人。当然还是有学术骨干的项目,只是不会叫少年长江。
其实教育部的人才项目远远逊色于自然科学基金的人才项目。因此,我个人感觉,在可以比较的学科中,总体上杰青的学术水平要略高于长江,而优青的水平远高于新世纪人才。除了教育部项目有文科不太客观,又没有科学院参与者总实力比较弱外,在评选机制中也存在些问题。主要是函评专家太泛,会评没有回避制度而且不尊重函评专家意见。新1季的长江取消限额申报是迈出正确的1步,希望其他人才项目也如法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