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书法的认识和体会

(2019-03-22 12:12:28)
标签:

识字

审美观

书法问题

硬笔与书法

分类: 书法

关于书法的认识和体会

文 庄振锡

一、认识书法

1、   什么是书法

书法,从广义上看,就是关于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在我国,则指汉字的书写法则。书写是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伴随着文字的产生,书法的基本内涵,就是规范书写行为,以准确地表现文字,使人家看得懂。譬如语言之发音需规范,才能让人家听得明白。由于汉字系形、音、义的结合体,且具有独特的笔画结构,慢慢地,人们不仅要求看得懂,而且要求美观,那些写得好的字就有人欣赏,并由此逐渐演变成为一门艺术。时至今日,人们已经不再把笔尤其是毛笔作为表现文字最主要的工具,书法的艺术性地位更加巩固,其内涵也就扩展到了如何使汉字艺术化的方法和规律。因此,从狭义上看,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度、规则、方法和规律,是我国的一门独特艺术。

2、   书法与文字

文字是书法的载体。因此,从事书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识字。书法意义上的识字,除了必须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及其字义之外,还必须知道这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同一字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如简、繁、异,篆、隶、楷、行、草。

一般地,书法主要是使用繁体字(含异体字)。这主要是因为书法需师古,而古人书写绝大多数都是繁体字。诚然,目前在非书法领域使用的都是简化汉字,因此,普遍的观点认为,使用简化汉字也未尝不可,只不过在同一作品中,尽可能不要简繁并用。

3、   文字的表现形式

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刻划、铸塑、书写、印刷和电脑输入等五种。在汉字的最初阶段,其表现主要通过利器来刻划。后来人们改用竹签作笔书写,到了秦朝,传说蒙恬发明了毛笔,从此之后就用毛笔书写,直至近代,才出现了硬笔。印刷也是一种表现形式,最早是刻板,后来出现了活字印刷。随着电脑的出现,则运用电脑来输入。此外,直至今日,铸造、雕塑等方法仍然在使用。

书法中文字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毛笔书写。

4、   书法类别

书法主要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大类。篆书之前的文字,因识者寡,传播面窄,其书法意义不大。汉字的演变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最早的象形,到演化为象形、表意、形声三者结合;二是从最早的甲骨文、金文,到篆、隶再向楷的转变。汉字虽然具有独特的魅力,但也有其不足之处,这就是书写麻烦,速度慢,因此在从篆到隶到楷的每次演变过程中,都出现了书写速度较快的行书、草书。而现在所说的行、草,主要是指建立在楷书基础之上的行书、草书。

5、   书法风格体系

在几千年的书法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不同书法家不同风格的体系,如李斯的篆书,《曹全碑》的隶书,王羲之的行书,张旭和怀素的草书。楷书确立于唐代,因而在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中,有三位系唐朝人。楷书四大家所形成的体系则称为欧体、颜体、柳体和赵体。

6、   书法技法

书法技法主要分为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

笔法为首。毛笔的笔头系由众多毫毛组成,柔软并富有弹性。当柔软的蘸墨笔锋在干硬的宣纸上运行,即产生出变幻无穷的线条来。但控制好笔锋却绝非易事。首先必须在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的基础上,掌握好基本的入笔、行笔、收笔等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提、按、驻、顿、顺、逆、回、转以及轻重、快慢、欹正、曲直等技巧。运笔以中锋为主。

字法。汉字为方块字,由笔划构成。字法即笔划用法。同一笔划有很多种不同的写法,如横就有短横、长横、凹横、凸横、细腰横、粗腰横、平横、左尖横、右尖横等等。字法首先要考虑的是什么字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一种适合的笔划写法,而不能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种写法(如平横),或者随心所欲,任意为之。其次,一个字既有相同的笔划又有不同的笔划,必须合理地安排好这些笔划的位置,做到适当的搭配、穿插、避让、呼应。赵孟頫名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章法,主要指一幅书法作品中,如何安排字与纸、字与字、行与行以及正文与款识之间的关系。章法中的留白,与音乐中的休止符一样,其作用不可小觑。书写顺序是最基本的章法。这就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一般的要求是:行需直,天地齐。在此基础上,巧妙安排好主次、大小、疏密、欹正、开合等,力求交错均衡,做到自然美观。

墨法,主要是指书写时的墨水比例、蘸墨多寡,以及运笔用墨的浓、淡、干、枯、湿。

字法、章法、墨法,说到底不外乎就是处理好(墨)黑(纸)白之间的关系,因为字系墨写,为黑,纸为白,即黑白之法。

二、如何习好书法

1、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欲习好字,需先学会欣赏书法,而欣赏书法,则必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南朝书家王僧虔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书法之美在于形神兼备。形,指书法的点划线条和空间结构,包括力度、节奏、结字、行气、整体布局等;神,指隐含在“形”之中的精神、格调、韵味、气质。这就好比选美,必须是美貌与智慧并重。“形”为基础,只有在形象美的前提下,才能谈论心灵美。“形”是载体,“神”于“形”中,从总体形象到一点一划,神采跃然。当今有些人没有正确理解书法审美,或者说没有正确处理好形与神的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的“神”,丢掉了最基本的“形”,以致出现千奇百怪之字甚至以丑为美,实为习字之大忌。

2、   方法要得当

主要包括正确的执笔和书写姿势、由楷隶及行草、从临摹到创作、合适选用文房四宝,以及落款、钤印等等。正确执笔是写好字的前提。一般是“五字执笔法”,做到笔杆直立、松紧有度。“松”为掌心中空,犹如可容一枚蛋;“紧”则用力拔不走笔。毛笔执笔需自幼学起,且需与硬(钢)笔执笔严格区分开来。正确执笔方能运用腕力书写,方能运笔自如。书写姿势也很重要,无论坐立,需使身正,身正字则正。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方法不当,事倍功半。

3、   多写多看多想

国画有“半生画竹一世兰”之说。至于书法,也有“三年楷书十年行”。其道理无非书画不能一蹴而就,没有捷径,只有“多写”两个字,方熟能生巧。此外,还需多看多想。一是多看古今书法名家的书法,从中体会并吸取精华;二是看自己写过的字,肯定好的方面并从中找出不足,思考如何改进。

4、   功夫在字外

字如其人。写字与做人、做学问密不可分。书法贵在神采,然神采何来?神采源于书者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化和道德修养。现在有些画家的画不错,但题款之字却不敢恭维;有些书法家字写得不错,却不懂古文诗词。有人认为,书法的技巧只占5%,而学问则占95%。因此,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文学功底,方为根本。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1、   忌写错字

写错字可以说是书法中最不能饶恕的行为。字写的好坏,体现的是字面功夫,即书法能力;而写错字,则体现的是字外功夫,即使字再好,却露出了综合素质不高的馅。

最容易写错的字一般是有繁体的字。当今,中国大陆广泛使用简化汉字已经近60年。而书法则以书写繁体字为基本要求,因此,不认识繁体字,就容易出错。

1)现行简化汉字与其所对应包含的繁体字系两个不同的字。这是最容易写错的字,又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同音字。譬如用繁体字书写《黄土高坡》歌词,大风从坡上刮过的“刮”,就必须使用 “颳”。刮从刀,而颳从风,表示两种不同的行为。把“颳”简化为“刮”之后,若“颳風”写成“刮風”,实际上就等于说你不认识刮风的刮有繁体字。又如把皇后写成“皇後”,把范仲淹写为“範仲淹”,等等。二是多音字。如斗字有两个读音,一为第三声即上声,主要用于名词如北斗星,量词如一斗米;另一个读第四声即去声,主要用于动词,如斗争。读第三声的没有繁体字,只有读第四声的才有繁体字——鬥。如果写“北鬥星”就错了。又如几字的繁体字为幾,但茶几的几就没有繁体字,且不读第三声而读第一声即阴平。因此,“该用繁时需用繁,不该繁时莫乱繁”。

2)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繁体字。如废,繁体字有“廢”与“癈”,此乃两个不同的字,百废俱兴就不能写做“百癈俱兴”。 又如复字就有反復、複制、答覆之别。

3)异体字。实际上,这类字包括异体字、异写字、通假字、俗字、讹字。如实字的繁体字是實,当作为确实、实在使用时可写为寔(借用字),但当作为果实时就不能使用“寔”如“春华秋寔”就错了。其他如游与遊,游水就不能作遊水。草书也最容易写错。“草有草法”每一个字的草法都必须以古人碑帖为依据,不能生编硬造,随意乱涂。

2、基本方法不当

除了笔法、字法、墨法等之外,一般容易犯的是执笔及书写姿势、毛笔保养、未运用腕力、宿墨、小笔大字、重笔补笔、乱题款和钤印。

正确的执笔方法和书写姿势,前已有述。正确执笔并运用腕力,是写好字的关键。若不用腕力,其字必生硬。很多人拉二胡没有用腕力运弓,其音头尾就不圆润,音与音之间就会有噪音。唱曲讲究“字正腔圆”,一吐一纳,皆需细工,道理一样。毛笔用完,不可久置,用清水洗涤干净,轻轻做回原状,悬挂笔架。宿墨与毛笔没洗干净的道理一样,因为墨含胶,特别现在的墨汁,含胶量较之墨条大,过一定时间胶就会凝固,宿墨再用以及毛笔未洗净,墨胶凝于笔中,就会影响运笔。因此,有条件最好使用墨条砚磨。写字要选用合适的笔,小字小笔,大字大笔,适当的大笔可以写小字,而小笔绝不能写大字。盖毛笔写字,一般使用最多就是三分之一的笔毛,小笔大字必然用尽笔毛,若力出尽,反而无力,不仅字不好看,而且毁了一支笔。今时很多人写书法,都有重笔补笔的坏习惯,更有甚者,一点一划缓慢勾勒,或者勾线再填。这就是书法“巧拙”论中之巧,非天然也。书贵自然,即使书仙书圣,也会偶有败笔,这就是“拙”。

乱题款和钤印,也是当今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款识是指与作品有关或者需要标注的内容,从其文字组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化水平和修养。一般包括:作者、书写时间、地点,以及正文的作者、标题、体裁,还有写给何人等等。款识多以文言文的形式。这是因为正文为主,款识为次,必须文字精炼,语句通顺,如果文字太多,就会颠倒主次(特殊情况除外)。如“岁次己亥年”中的年字,还有“某某书之”中的之字,就是多余的。此一。二是疏忽礼节。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注重礼。古人认为,右侧大于左侧,所以落款居左(这同时也是从右到左书写的缘故之一),且上天下地,所以落款之行需略低,字需略小,以示谦虚。此外,一般地,署名最好用全名,因为只有那些名人,绝大多数人都认识,才敢不具姓。三是款识与正文掺杂。不管字大字小,不管是笔写字还是印章字,都以行论,独字就算一行,独印也然。若落款居于一个或数个大字之下,就违背了最基本的书写规则,序乱字杂。至于钤印,大多数人比较容易犯的就是比落款字大,还有过多,多则滥,也属主次不分。

3、不能写成硬笔字、宋体字、美术字。影响现代人用毛笔书写书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未能摆脱自幼就已经习以为常的硬笔执笔及其书写方法,结果所写的毛笔字宛如钢笔字。由于执笔方法不当,毛笔仅靠手指而非靠腕力来推动,就无法做到力透纸背,没有质感;笔不能直立,无法运用中锋,处处偏锋,直入直出,因而锋芒毕露,张牙舞爪;点划连接处,皆可见钢笔字的痕迹。这种字时下十分流行,随处可见于广告、商品包装和网站、电视画面,对传统书法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在字体结构上,很多人由于长期接触印刷体尤其是宋体字,临碑帖不多,因而用毛笔书写的字就很像宋体字。更有一些人不懂书法,投机取巧,将书法变成美术字,将写字与画画生拼硬凑在一起,不伦不类。

4、不能急功近利

书法没有速成,不可能一步登天。不端正态度,不持之以恒,同一个字不写上万千遍,是不可能写好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雨水对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