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潮汕民间儿童益智棋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流传于民间的儿歌、童谣和游戏,只是这其中的一棵小草小花。但且莫小看这些小玩意,却是启蒙儿童的最好形式。有道是,“三岁定终生”。儿歌童谣旨在培养儿童的语言文字兴趣,而游戏则重在启发数学、体育等方面的爱好。
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正好处于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转折期。许多传统的民间的东西,再不记录下来,就很可能失传。比如我们孩童时代玩的棋类,现在就没有人玩了。在我的记忆中,传统的民间儿童益智棋类,趣味十足,且信手拈来,棋盘就在地面上,自己画,棋子可以是小石头,小纸团或者小树枝段、小草段,两人对弈。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水龟相绕”(
见下图)。它的棋盘由两个长方形横竖交叠为一个空心十字,状如上下左右都封住的井字,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五个等正方形,这样就有4个横直交叉点和8个直角点,一共12个点。对弈前,双方先对着各摆放4个子,占满竖长方形的8个点,只剩下左右各两个直角点。对弈时,每次走一步,消灭对方棋子则走四步,从己方所在点算起,每个点为一步,边走边喊“水龟相绕”,到第四步遇有对方棋子就可吃掉。吃掉对方所有棋子为赢。这种游戏相对简单,适合三几岁小一点的儿童玩,其好处是培养一至四的数字概念。
http://s11/small/001nEiO5zy7ebs8XXVEca&690
第二种,是简单的围棋( 见下图)。棋盘图为圆形,外大圆,正中一小圆,横竖两条直径连接大小圆,在大圆与小圆之间以直径为中点画一条弧线连接大圆,弧顶正对小圆,画出一个上尖下尖的橄榄形,整个棋盘状如龟背。这样,圆线、弧线与直线的所有连接就形成了21个点。两人对弈,各自先在横橄榄形的4个点,以及左右竖橄榄形下端各一点,共6个点摆放6个棋子。对弈时,棋子轮流走一步,以包围敌方棋子为目的,被围住无路可走的棋子可消灭,灭掉对方所有棋子为赢。此游戏相对复杂一点,很好玩,有利于培养整体作战能力,但和局较多。
http://s9/small/001nEiO5zy7ebshlPXac8&690
第三种,“拗直”( 见下图)。
“拗直”的图形就是九宫格,共16个点。两人对弈,各自先在九宫格下方四个点以及左右两侧一个点,共6个点摆上棋子,这样就剩下最中间四个点为空。对弈时,双方轮流走一步,当这一步走下去之后,无论横直,只要在直线上能够形成2对2、3对1或者1对3的情形,就可以把对方的两个子、一个子或者三个子吃掉,并且在吃掉的位置上摆上自己的棋子,最后以消灭对方所有棋子为胜。此游戏趣味性强,旨在培养全面思维能力,不能只顾横向而忘了竖向,即横竖两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
http://s9/small/001nEiO5zy7ebsqa2sE88&690
第四种,“放直”( 见下图)。“拗直”和“放直”统称为“行(走)直”。“放直”不同于“拗直”,它既有直线,又有斜线,点多复杂,更好玩。棋盘图形为里、中、外三个正方形,在三个正方形的角用斜直线相连,三个正方形的边线中点用直线相连,这样就形成20条横、竖、斜的直线(8条横线8条竖线和4条斜线),一共有24个点,状如一个漂亮的窗花。对弈时,先放(摆)后走,双方各执12个子,轮流摆放,每次摆放一子,因此称为“放直”。在摆放过程中,己方若出现三个子连成一条直线,就可把已经摆放的敌方任意一个子杀死,并在这个子上面放上自己的子,以示明此为死子。把棋盘所有的点摆满后,先去掉在摆放过程中的死子,然后各自还可以再掐掉对方任意一个子,就开始走棋。如果己方这一步走下去使三子连成一条直线,就大声喊“直”,并获得掐掉对方任意一个子的机会。走到最后,以消灭对方所有子为胜。这种游戏需要考虑的面更广:如何放子,以占据最关键的位置(比如中间四方形的四个直角);如何掐子,以去掉对方最关键的子;如何走子,使之形成三点一线,或者堵塞对方使其无法连成三点一线,都要花心思。“放直”最理想的就是5子形成“拉风箱”(潮州话称为屉吐),比如等腰梯形状,上2子下3子或上3子下2子,不管是走上还是走下,每走一步都三点成直。这个游戏非常有趣,大人、孩童都可玩,对启发智力很有益。
http://s6/small/001nEiO5zy7ebsvBffv05&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