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态科普 |
怎样理解生态系统质量?
蒋高明
生态系统质量,指的是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这种状态表现为生态系统自我维持与抗干扰能力的大小。健康的生态系统具有良好的结构即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有较高的生产力,能够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如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食物供应、气候调节、水循环等。高质量的生态系统中没有废物,元素循环与能量流动均能够正常进行。一般地,评价生态系统质量需要一些人为选择的指标,这些指标反映生态系统的内涵及特征。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类型,通用的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指标一般包括:
生物物种:
大气质量:
土壤质量:
水分质量: 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包括淡水与海水(构成海洋生态系统的主体)两大类,一般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水以地表水状况、地下水状况为主,淡水中分布鱼类、两栖类,鸟兽类的饮用水也来自生态系统。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首先引起陆地水污染,质量严重下降,其次是造成海洋污染如赤潮、白色污染等。
气候要素: 年降水量;降水分步均匀度;灾害性天气日数;无霜期;蒸发量;常年风速等构成生态系统的气候因素,这些指标均与生态系统质量有关。
环境质量: 环境指标是针对人类利用生态系统资源而定义的,一般将绿色植被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资源和环境保护程度、土地资源土地总面积;森林面积;草原面积;农田面积;可利用水域面积;可利用山地丘陵面积;可利用滩涂面积;可利用湿地面积;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等列为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质量指标。
除了上述自然生态系统质量,还有两大类生态系统质量出现了发展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它们均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
农业生态系统质量:农业与城市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近一个世纪以来,农业生态系统由于大量采用工业化办法,出现了严重的耕地质量下降;农业生物多样性下降或消失,突出表现在天敌和授粉昆虫减少;人类培育了上万年的作物或动物优良遗传基因丧失;大量农药、化肥、地膜使用造成耕地污染,直接导致人类食物链污染。当今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到农业生态系统质量。针对我国农田生态系统退化问题,中央指示要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采取生态农业办法修复退化的农田生态系统,维持较高的生产力与健康安全的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态系统质量研究的重要内容。
城市生态系统质量:城市生态系统也属于人工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或农田基础上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如果没有人为因素,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脆弱。增加物种数量和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可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抵抗力与稳定性。当前,城市生态系统质量提升的重点在于增加城市生物多样性,减少硬化空间,发展海绵城市,加大城市代谢途径研究。城市垃圾尤其可降解生活垃圾转变有机肥,可为农业生态系统提供大量的有机肥,从源头减少矿山开采压力。城市发展好了,可以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恢复潜力,并促进农业生态系统质量提升。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filename=%C5%A9%D2%B53.jpeg&id=53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