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发布:预防为主创建无虫害健康农田生态环境(二)
(2014-02-18 11:00:59)
标签:
杂谈 |
分类: 环保呐喊 |
于2013年5月6日在挂灯区悬挂12盏普通杀虫灯和10盏太阳能杀虫灯,于次日早晨6-7点收集害虫,至2013年10月23日结束。平均每盏灯年捕获害虫1499.1 g,其中蛾类7045头,重357.4 g,占总重的23.84%;金龟甲类862头,重344.5 g,占总重的22.98%;蝼蛄类544头,重287.2 g,占总重的19.16%。
那么,高频紫外诱虫灯的防虫效果是怎样的呢?我们在生态农场内进行了连续5年的观察,害虫捕获从2009年的4.5
kg/d下降到2013年的0.02
kg/d;每盏灯年捕获量从33.8
kg下降到
为了明确诱虫灯的控虫范围,我们以金龟甲为研究对象,在距诱虫灯不同距离处,释放用不同颜色标记的金龟甲,金龟甲捕获情况见表2。可以看出,距离诱虫灯70米处的金龟甲依然能够被诱虫灯捕获,但是在距离诱虫灯45米以内捕捉到的金龟甲占70米以内捕捉到的金龟甲数量的84.6%,故初步确定诱虫灯捕捉半径为45米,控虫面积约为10亩。但由于释放个数和重复次数较少,距离设置间隔太大,诱虫灯的控制范围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表2
离诱虫灯的距离(米) |
诱虫灯控制范围(亩) |
释放个数 |
捕获个数 |
捕获占有率(%) |
|
15 |
1.1 |
10 |
6 |
46.1 |
|
30 |
4.2 |
10 |
3 |
23.1 |
|
45 |
9.5 |
10 |
2 |
15.4 |
|
60 |
17.0 |
7 |
1 |
7.7 |
|
75 |
26.5 |
7 |
1 |
7.7 |
|
合计 |
—— |
44 |
13 |
100 |
|
注:捕获占有率为某距离处捕获的金龟甲占距诱虫灯75米以内捕获总数的百分比。
在诱虫灯控虫区,无农药处理与有农药处理的小麦产量差异显著(p<0.05),但玉米产量不显著,小麦和玉米周年产量均达到1吨。说明在利用诱虫灯控虫的前提下,只需要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即可,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害虫对产量的贡献不大。我们还发现,施2遍农药处理比施3遍农药处理的周年产量少4.03千克,小麦和玉米都按2.0元/千克算,合计8.06元,但施2遍农药处理比施3遍农药处理产生的费用少15元,而且农药用量少37.6%。因此,防治1遍小麦蚜虫,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防治1遍害虫更加合算。同时施2遍农药处理的周年产量与常规化防处理的周年产量相差不大,甚至高于常规管理,但农药用量减少55.4%。这很可能是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表3)。能否进一步减少农药用量,比如只在小麦季防治1遍害虫,而在玉米季仅利用诱虫灯,并保证达到吨粮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追踪。
表3小麦和玉米每亩每年产量、农药用量和费用
处理 |
小麦产量 (千克) |
玉米产量 (千克) |
小麦+玉米产量 (千克) |
施药量(克) |
农药减少量(%) |
费用(元) |
诱虫灯 |
481.26±0.95b |
523.45±3.44a |
1004.71±4.38b |
0 |
100 |
19.2 |
诱虫灯+两遍农药 |
498.15±1.01a |
555.75±12.58a |
1053.90±13.37a |
830 |
55.4 |
72.2 |
诱虫灯+三遍农药 |
501.84±5.60a |
556.08±10.75a |
1057.93±14.58a |
1330 |
28.5 |
87.2 |
五遍农药 |
498.47±1.20ab |
546.80±19.15a |
1045.28±18.21ab |
1860 |
0 |
106.00 |
注:两遍农药指在小麦开花前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分别防治一遍害虫;三遍农药指在小麦播种耕地时防治一遍地下害虫,小麦开花前和玉米大喇叭口期分别防治一遍害虫;五遍农药指在小麦播种耕地时防治一遍地下害虫,小麦开花前、小麦开花后、玉米苗期、玉米大喇叭口期分别防治一遍害虫。费用包括农药费用(表1)、施农药劳动力费用(表1)、诱虫灯折旧费、诱虫灯安装电线折旧费、诱虫灯安装人工费、收取害虫费用以及诱虫灯电费,诱虫灯每10亩一盏,诱虫灯5年折旧,诱虫灯支架10年折旧,每盏普通供电式诱虫灯350元,每个支架100元,则每亩诱虫灯折旧费为7元、诱虫灯支架折旧费1元;以1000亩为一个单位,需要电线8000米,2元/米,每10年换一次线,则平均每亩电线折旧费1.6元;诱虫灯安装费5000元,每5年检修一次,则每亩地每亩诱虫灯安装人工费1元;每1000亩安排两人收取害虫,按每年收取170天,每人每天20元,则每亩一年收取害虫费用为6.8元;诱虫灯功率为20瓦,平均每天开灯10个小时,年开灯150天,每千瓦时0.6元,则每亩电费投入1.8元。
鉴于以上研究发现,我们特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第一,由国家出资,提供诱虫灯及电线,创立农村基本农田生态系统无虫害环境。今后农民种地不用担心虫害,虫害由国家专业人员统一防治。以中等规模农村1000亩为例,仅需要100盏诱虫灯,100个支架,电线8000米,诱虫灯350元/盏,支架100元/个,电线2元/米,共计61000元。诱虫灯安装由所在村庄和电工完成,所涉及的少量费用可由所在村配套支付。建议国家在进行水利、道路等农田基本建设时,将害虫防治统一考虑在内。
第二,成立防治农田害虫的企业,管理几个或者十几个村庄。每500亩安排一个人,或由村组织专门人员,按时收取诱虫灯捕捉的害虫。由公司或者村发放工资,国家提供少量运转费。同时可收取农民害虫防治费10-15元/亩/年,作为公司的利润。国家对害虫防治的专项经费直接给防虫公司,公司成员可由农民组成。
第三,充分发挥各级植保站的功能。植保站工作人员应常去田间地头,及时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帮助农民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植保站人员工资由国家支付,除非常必要的收费外,禁止植保站向农民收取服务费。
第四,国家设立对农田生态系统方面研究的专项研究资金。鼓励科学家走到在一线农田,不要求他们急功近利发文章,以防虫效果为考核目标,不以文章为考核标准。杜绝从事植保的科学家从事贩卖农药的活动,减少乃至杜绝农药污染,从而保证中国农田始终处于生态健康的状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768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