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辨是非
明辨是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126
  • 关注人气:18,5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日告别沙尘暴?

(2006-11-23 01:20:57)
分类: 自然与社会
何日告别沙尘暴?
蒋高明
 
        近闻,中国北方发生入春以来第一次大范围的沙尘天气过程。3月9日10时25分至16时,内蒙古中西部、宁夏中北部和甘肃武威、白银、陕西北部、河北北部等地相继发生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苏尼特右旗、镶黄旗、正镶白旗、包头市区、达茂旗、固阳县和甘肃民勤、景泰等地相继发生沙尘暴、强沙尘暴天气(《人民网》3月10日)。
        当人们咒骂沙尘暴的时候,笔者却独自忧虑。国家又损失了几十万吨的宝贵"国土",长此下去,植物在哪里扎根?关于沙尘源,学者们争论了好几年了,“进口”的还是“国产”的?“进口”的是指沙尘物质来自蒙古国和相邻的前苏联的几个加盟国,“国产”的来自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原以及沙地草地的生态退化。但无论怎么争论,最近30多年来我国西部脆弱地区的生态退化是不争的事实。“进口”之于“国产”的比例,无论是三七开也罢,四六开也罢,采取正确的措施护土,恢复草原和荒漠地区生机,减少沙尘暴危害才应该是国家的首要任务。
        投资近600亿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及实施了近30年的"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什么没有有效地阻挡沙尘暴呢?这恐怕就是我们每年面临沙尘暴的核心问题,针对沙尘暴,我们该怎样作为?
        首先是草和林的关系。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地区、草原地区以及四大沙地上,生态学上意义上的植被类型按照覆盖度和生物量来划分,最多的是草,其次是灌木,最后才是林。例如锡林郭勒草原上林的覆盖率只有0.87%,这是自然界铁的规律。目前的做法是草出了问题,拿林来治。试图在草原和荒漠上种出森林,这就离生态治理的目标背道而驰了。经过我们反复呼吁,灌木开始受到重视,甚至被改"姓"了林。有科学家考证,上述地区几千万年前有林,但这个目标太遥远,我们花再多的金钱也难以实现。事实上,用草捂盖沙尘暴比用树木阻挡沙尘暴的效果要好得多,并且草不需要种,保护就行。活林要动用地下水,长草仅需天然降水。草比林的密度大,一可捂土,二可蓄水和雪。如果现在草原上有草,草上有雪覆盖,地是湿的,沙尘暴从何而来?林就不具备这一基本功能。
        其次是点上治理还是面上治理的关系。现行的做法是,生态治理多放在了容易验收的点上,这些点多靠近公路。花了大量的钱,效果是不错的。然而,对于贡献沙尘物质更多、离公路最远、破坏更严重的地区,无人问津。笔者曾经问某旗林业局长,为什么不在偏远的严重破坏的地区飞播造林呢?他的回答很干脆,“在那里治好了给谁看?”,点上治理原来是给人看的。给谁看?给主管经费来源的领导看而已。如果你夏天驱车去草原或者荒漠地区,看到恢复很好的草原,或者种植非常成功的灌木丛,千万别高兴的太早。因为点上治理的面积占远不到10%,而面上破坏的面积高达90%。这就是我们每年要面对沙尘暴的根本原因。
        第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上,干旱、半干旱区的人口适宜密度是1-2人/平方公里,我门超过了10人/平方公里。增加的人口原来是“逐水草而居”的,有很强的流动性,能够给草原“休养生息”的机会。而今天他们定居下来了,对自然的压力明显增大,生态破坏就难以避免了。必须通过正确的措施,引导分散的人口集中到小城镇上来,前提是国家用于生态治理的费用大部分转移到用于人的安置上。
        第四是生态治理与生态扶贫的关系。沙尘暴是牲口“啃”出来的,是农牧民“种”(开荒)来的,是人为“治”(没有长林的树坑变成风蚀坑)出来的。目前,生态治理的做法,与当地老百姓的生存发展严重分离。国家的治理费用不是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好处,而是肥了当事人。我粗略算过一笔账,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和“三北防护林”两项相加,投入到每亩土地上的费用是326元,这样在内蒙古南部项目区的牧民,每户仅从国家“造林”项目中,当年收益就高达48.9万元。如果近50万元中的哪怕十分之一给牧民,让他们放下马鞭子,拿起铁楸去载柳,他可以保证自己家里的地基本不起沙尘暴,自己还致了富,因为每户牧民辛苦一年的收入不足1万元。事实上,国家的钱一分也没有用到牧民那里!在内蒙古各某旗,我们为牧民成功恢复了4万亩的沙地草地,却面临着交不起每年不足1万元的看护费的尴尬局面。
        第五是东部和西部的关系。"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科学道理在于,"五谷"就是粮食,这一点人人尽知;而"六畜"我们重视还不够,六畜中的马、牛、羊和一部分的猪是能够吃草的,这个草的优势是来自农区的秸杆,其产量是草原地区的50-100倍,遗憾的是农区的秸杆白白烧掉了。中国畜牧的潜力在山东、河南、河北这样的农业大省,而不在内蒙、新疆、西藏这样生态脆弱的地区,他们的初级生产力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西部不能定位在畜牧业基地上,而应当是生态屏障。西部的收入其一是国家大量投入的造林费用、生态保护费用,其二是大大增加价格的少量畜产品。东部人要吃纯生态的牛羊肉,喝上生态的牛奶,必须支付高于农区5-10倍的价钱,因为西部的生态成本远高于东部农区。
        或问,我们能否告别沙尘暴?答曰,上述五大关系不理顺,前途未卜。当然,也可能很快,这就是轻的土壤物质都吹光了,重的物质吹不动了,草原变戈壁,戈壁更荒凉,北京就没有沙尘暴了。但北京也可能保不住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