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书育人 |
众人拾起柴火焰高
在全体研究人员、博士后和广大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6年 (含2年试点)后,我们组已累计发表SCI论文56篇(而我们起步的时候不到5篇), 包括Nature, Plant Physiolog等;发表的SCI论文有些被Nature 引用,有些进入西方大学教科书(如Walter Larcher, Physiological Plant Ecolog, 4th editon, Springer)。累计发表CSCD论文逾200篇。在这些成绩里面,博士生、硕士生的贡献是非常大的。仅举数例,就可以看出她(他)们的成长历程以及她(他)们对植物所的贡献。
刘美珍,博士研究生(2001-2004), 期间发表SCI论文5篇,CSCD论文2篇, 累计SCI影响因子5.1;2004年和2005年各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奥讲学金一等奖;2003年获得植物所一等奖学金。参与编辑《锡林郭勒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并认执行编委;参与编辑《植物生理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并任编委。博士毕业后成功竞聘进入植物所助理研究员创新岗位。
牛书丽,博士研究生(2001-2004), 期间发表SCI论文5篇,CSCD论文5篇, 累计SCI影响因子5.4;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2004年获中国科学院地奥讲学金二等奖;2003年获得植物所一等奖学金。参与编辑《植物生理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并任编委。博士毕业后成功竞聘进入植物所助理研究员创新岗位。
丁莉,博士研究生(2001-2004), 期间发表SCI论文5篇, 累计SCI影响因子6.6。参与编辑《植物生理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并任秘书。博士毕业后赴德国从事博士后研究。